第C03版:东湖·人文

1969年的一个秋日,阳光照进了乍浦一间印刻社,一名青年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要找许白凤先生。正在专心刻章的许白凤抬起头:“我就是。小伙子,你是要刻章?”青年激动万分:“不是的许先生,我想找您学诗。”许白凤站起身,认真地注视着眼前的青年。秋阳暖融,照在青年那张满是期待的脸上,仿佛真的应了刘禹锡的那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名青年人的眼睛里,年近六旬的许白凤看到了无尽的朝气和活力,一如年少的自己。

这名青年就是平湖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陆永祥。那个时候,他从平湖城关出发,特地到乍浦找许白凤先生学诗。一开始,只有陆永祥一人。到后来,他和几位爱好古典诗词的同学经常齐集在许白凤先生家中,聆听许白凤的教诲,有时至半夜不倦。

“秋水遥寄,觅翠微之彼……文泽光耀何方,烟涛明月微茫……”自古文章盛事,俊杰亦多出少年。又是一个秋日,平湖市职业中专正在上一堂诗词课,校风笛诗社的黄鑫镭在课堂上写下了这一首《清平乐·秋吟》。他和诗社里的每一名同学一样,心里都装着一个关于诗词的“梦”。平湖市诗词楹联学会的会员们会化身“任课老师”,带他们尽情遨游诗词的海洋。

五十多年前,当求学若渴的陆永祥一次次叩开许白凤先生的家门时,一首关于“传承”的歌就随着敲门声响起了;如今,平湖的学堂里也传来了同样的韵律,悠扬婉转,经久不息。

与古典诗词的“传道授业”不同,现代诗最为讲究的是“知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神女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经典名篇层出不穷,舒婷、北岛、海子、顾城等优秀诗人纷纷涌现,因此在那时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通过写诗的方式来言志、抒情是一种时尚潮流。姚国权和张云也是如此,他们激情洋溢,在诗歌里寻找生命的力量和自由的旋律。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云与姚国权在阔别二十多年后再度相逢。彼时的张云因糊口而奔波,已多年未曾拿起笔,早已将诗歌抛掷“天上”。再遇姚国权,昔日的友人向自己分享了前些日子刚写下的诗作,每一句都落在了张云的心上。张云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对方一直笔耕不辍,张云内心大为触动,于是不久后,他又将诗从“天上”摘了下来。

纵使诗歌能凝结生活所有的浪漫,但人们却也常因生计而将这份浪漫淡忘。如果说,诗人是一滴水,那么每年的八月诗会,都会将这一滴滴水汇聚成河,涓涓不止。诗意,在这里流淌。饶是“舀一勺东海的潮汛浇灌自己灵感”的蔡幼玉,也曾有过创作瓶颈,是诗会让他的灵感再次迸发。

魂在经年,文脉不断。

“诗”,等你来接。

2023-11-0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01162.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