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倪雨伦
通讯员 章晨蕾
本报讯 连日来,我市持续晴热高温,连续发布多个高温橙色预警,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热浪之中。但是有这样一群“护路人”,他们不畏酷暑、坚守一线,用汗水为广大市民铺就了安全畅通路。
“独广公路路面有鼓包,需要立即前往修整。”上周五上午9时,记者跟随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的调度人员来到独广公路时,现场已是火热的施工状态。只见沥青摊铺机在烈日下来回穿梭,进行着沥青摊铺工序,养护工人不断用铁铲把溢出的沥青摊铺平。
此刻,阳光炙烤着大地,室外气温已达37℃,路面上的沥青更是高达180℃,如同一块冒着热气的铁板,给空气持续增温。工人们头顶烈日弯腰作业,汗水不断顺着额头流下,有的汗水流进眼睛里,辣得眼睛生疼,只能用肩上的毛巾不断擦拭;有的身上衣服早已湿透,在背上印出白色的盐渍。
“天气太热了,但是夏季高温天气是沥青摊铺的最佳时间,沥青摊铺越热摊铺的质量越好,我们必须抓紧施工。”施工员戴海平介绍道,每天他和工友们都会在上午7时前集合,等所有人员到位,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沥青铺设前还有好几道工序呢,铣刨、撒油都需要很多时间,为了在天黑之前处理完当天需要修缮的路面,防止夜晚光线昏暗给汽车驾驶造成安全隐患,很多时候我们中午也顾不上休息。”戴海平说。
头顶烈日、脚踏热浪,这样的工作环境堪比“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短暂几分钟的交流时间,记者注意到,戴海平脖子里的毛巾经历了两次“浸湿”的过程,他的耳朵更是被晒得黑红。然而作为队长的他全然顾不上这些,虽然脚底板都烫得快“冒火”,但他还是在沥青路面上来回走动,一边检查铺设的质量,一边不停叮嘱队员们“觉得太热了随时提出来去休息会儿,不要硬撑”。
“一天下来,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数不清有几次,到了晚上感觉背上有一层盐。”戴海平笑着说道,话音刚落,他急匆匆地往护栏边走去,原来是飞驰而过的货车将施工安全标牌“位移”了。紧接着,他又拿起了铁铲,弯下腰去埋头苦干……好不容易完成了沥青摊铺,压路机开始压实,他又走到一旁拿起了扫把,清理着路边的碎屑。他的时间,仿佛没有一分钟是空闲的。
像戴海平一样的“护路者”还有很多,他们争分夺秒抓紧施工,用汗水为群众浇筑坦途。据统计,7月1日至18日,我市路面铺设作业出动人员309人次,累计修补路面坑洞1840平方,共计13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