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用创新理念播撒科技火种

走进新仓镇吉仓农旅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落苏”。不远处,几位身穿统一服装、拿着笔记本的大学生正蹲在大棚里,目光专注地观察记录。“这株叶片边缘有些卷曲,可能是温差过大造成的。”一名学生轻声与队友交流。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他们,正用脚步丈量田地,用知识重塑产业。

四年前,吉仓农旅与南京农业大学牵手合作,开启“小落苏”产业科研攻坚之路。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吉仓农旅不断优化“小落苏”的品种结构,完善产业链条。“你看这批果子,好果率已经从过去的50%提升到了80%,苗子的市场价格也涨了近一半。”基地负责人沈建锋脸上满是喜悦。

今年,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钱春桃带队,学生们将在这里开启为期两周的暑期实践。“双方正合力推进‘小落苏’三倍体的研究,相信今年能推动‘小落苏’品种改良迈向新的台阶。”沈建锋说。三倍体“小落苏”不仅无籽、更易管理,而且生长速度快、稳定性强,未来一旦量产,将极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年轻的科研力量正为“小落苏”注入创新活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科技赋能下,“小落苏”与枸杞的嫁接新品种也在基地成功诞生。科研,正成为“小落苏”焕发新生的强劲引擎。

“这次,我们把枸杞作为‘营养枝’嫁接在‘小落苏’苗上,升级枸杞嫁接‘小落苏’技术,将有效解决以前技术中‘小落苏’生长慢、养护难的问题。明年,我们会进一步加深合作,把三倍体的研究思路延伸到新品种嫁接上,力争培育出口感更好、生长更快、管理更简单的‘小落苏’。”沈建锋一边比划着嫁接结构,一边描绘着未来蓝图。

品质好、技术成熟,如今的“小落苏”已成为新仓响当当的农产品,但这在沈建锋看来远远不够。在他的规划中,新仓“小落苏”不仅要成为优质农产品,更要打造成全国地理标志性非遗农产品品牌。为此,他正积极推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小落苏”的研发,多方合力共建“小落苏”种子资源库。

吉仓农旅“善假于人”的发展之道,生动展现了新仓农业产业现代化、融合化的创新路径。近年来,新仓在“新仓经验”时代精神的滋养下,以“内修外练”的发展思路着力破解产业瓶颈、激活内生动力,逐步构建起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向内培育,鼓励本地新农人拥抱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广开门路,积极招引优秀青年人才扎根乡村。

如今,在“内培外引”双轮驱动下,新仓逐步构建起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老农民”徐明示范性将微生物菌剂投入种植管理全过程,并以线上带货与线下采摘相结合的方式,将4元一斤的小番茄卖出了10元的“体验价”,实现了超30万元的销售额。新仓青年纪思程返乡创业,办起了无人机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为本地培养高质量的无人机操作人才,开启了“空中搬砖”事业。从上海廊下搬到平湖新仓,“00后”新农人袁碰承包的菜地从15亩扩大到38亩,沙培等新种植技术也在这里越发成熟。来自上海特冒头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95后”夫妻档周程聪和平欣宇,携“有机种植”理念倾情加盟,共同为新仓农业产业“代言”……每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都在这片土地上激荡起青春的浪花。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在吉仓农旅暑期实践

2025-07-2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5602.html 1 3 用创新理念播撒科技火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