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不仅有“科技副总”提供专业支撑,更有一大批“科技红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赛道上默默耕耘。今年年初,市科技局创新推出“六干争先”科技干部联系服务机制,以“百企百项”校企创新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活动为抓手,为高校智慧与企业需求架起精准对接的“鹊桥”,让创新要素在平湖的热土上高效流动。
“我们一直琢磨着改进生产工艺,市科技局干部在走访时了解到需求,很快就帮我们对接了高校机器人领域的对口专家,让企业转型升级步子迈得更稳了。”浙江贝托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高品质谐波减速机等产品早已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却在工艺升级中遭遇瓶颈。科技服务专班走访中获悉情况后,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库,不到48小时就为企业匹配到相关专业博士人才,为技术创新深化、产品设计优化、市场版图拓展注入了新希望。
“我们就是要做企业创新路上的‘及时雨’,让高校的智慧之水精准浇灌产业发展的‘生产田’。”市科技局副局长金林弟生动地比喻道。但在海量高校资源中实现精准匹配,绝非易事。为此,自“百企百项”行动启动以来,市科技局下足“绣花功夫”,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对接体系。
依托镇街道“科技助理员”开展问题初排,尤其是强化与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的密切沟通,动态更新需求台账;市科技局相关科室组建“技术诊断团”,对企业难题进行精细化筛选,精准锁定真正需要高校智力支撑的关键技术瓶颈;下沉一线深入核实,形成“一企一策”需求清单,再借助校地共建科研载体、成果转化机构等资源精准匹配,推动创新资源实现“靶向滴灌”……正是这样的主动作为与靠前服务,为高速发展中的平湖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新质生产力培育根基愈发牢固。
为确保“百企百项”行动落地见效,市科技局还创新建立“三必”服务机制,以制度之力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秉持“企业为重、项目为王、服务为本”的理念,科技干部化身“创新管家”:践行“每月必联”对接机制,用“脚底板工作法”深入一线摸实情、听需求,以更接地气的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严格落实“每季必商”研判机制,针对企业痛点堵点联合多部门“会诊”,确保问题及时销号;建立“每年必报”交流机制,通过评估企业及项目主体的成长速度、创新能力等指标,双向衡量服务成效,既让服务落地生根,更让满意度持续攀升。
当前,“百企百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以企业、项目主体满意为标准,市科技局坚持“无事不扰”理念,坚决做到不干预企业、项目主体正常经营活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从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少干扰、多支持的土壤中持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