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平湖教育

祝海燕:不辜负每一个发光的时刻

人物名片:

祝海燕,嘉兴大学附属第一小学(平湖崇文校区)教师,从教十七年,向阳而生、逐光而行,以踏实、专注与热爱,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出一片光。

访谈实录:

下课铃声响起,嘉大一附小的走廊又热闹起来。祝海燕手捧两叠作业本,从教室走向办公室。这是她平凡的日常,也是她17年教师生涯的缩影——在琐碎中坚守,在细微处发光。记者趁课余间隙,开启了这次浓缩版的访谈。

2008年,祝海燕初登讲台。这个纯粹的文科生,被安排教授数学和科学两门理科课程。她坦言:“那时候经常备课到深夜,把教参翻了一遍又一遍。作为文科生,只有放掉一些,才能收获一些。”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那道关于蜗牛壳螺纹方向的题目。“当时全镇其他班级错误率很高,但因为备课时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我们班只有极少数学生出错。”那年期末,她所带班级的科学成绩名列全镇前茅。

她像海燕一样,不惧风雨,向着光亮翱翔。默默耕耘的第七年,祝海燕终于迎来了教学生涯的转折点——执教一堂市级公开课。“机会来得突然,但我告诉自己必须抓住。”为了上好《我长大了》这一课,她用周末的一整天时间,在新庙一家厂里找到了一块7斤多重的废铁,模拟婴儿的体重。课后,很多老师惊讶:“原来不声不响的海燕,课上得这么用心这么精彩。”从此,她开始在各种教学舞台上绽放光彩:从初教理科的“门外汉”到斩获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登上“南湖之春”讲台的“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

但在祝海燕心中,最珍贵的不是这些奖项,而是那些用爱点亮生命、以温暖浇灌希望的教育时光。有个叫博的孩子是侏儒症患儿,刚入学时,孩子们对这个“特殊”的同学充满好奇。祝海燕趁博不在时,给全班讲了一个“折翼天使”的故事。渐渐地,博成了班级的“团宠”,同学们都争着帮助他。祝海燕利用课间给博辅导,博也在期末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说起这件事,祝海燕眼中闪着光:“他的成绩或许不入总分,但他的人生,从此多了一分可能。”

一节课的时间,访谈行将结束。祝海燕又开始准备下一节课。她说:“我不是天生的名师,只是不愿辜负每一个可能发光的时刻。”这句话,或许就是她十七年教育生涯最好的注脚。

2025-09-05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5081.html 1 3 祝海燕:不辜负每一个发光的时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