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跃飞,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中学教师,曾扎根农村教育29年,以实干深耕教育改革,以“做一名接地气、有底气的教育耕耘者”激励前行。
访谈实录:
9月,新学期刚刚开学,张跃飞又忙得“飞”起来,不经意间就会触碰到腿上的那一道疤痕。“这是2001年家访时摔伤留下的。”说起这道疤痕,张跃飞总是轻描淡写。而正是这样一个个细节串起来的故事,诠释了“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情怀。跟张跃飞对话,能够深切感悟到其温暖而有品质的教育故事。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98年那个冬天。当时班里一名姓方的女生因家庭困难要辍学,他骑上自行车就往满是泥路的村子赶。连续15天,每天放学后就跑去跟家长算“读一年书能多掌握一些知识,将来也能够多一份选择”,跟女生讲“课本里的世界和未来”。最后,他带头组织师生捐款凑齐学费,终于让女生重返学校。
“农村教育哪有什么技巧?就是不放弃一个孩子,把心掏给他们。”后来走上管理岗位,他还是秉承这个理念。在农村一所中学当副校长时,碰到农村孩子数学基础差、怕学数学,他顶着压力率先垂范推进“分层走班”,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及基础不同,开展基础性课程的分层走班教学,探索数学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策略,基础弱的班重夯实,学有余力的班拓思维。
为了让课程更鲜活,他还带头试教STEAM课,带着学生开展木艺探究,他说:“农村孩子不缺聪明劲,缺的是让他们发光的机会。”2019年,他的“双高课”从平湖市冲到嘉兴市一等奖,评上“教学标兵”时,他说:“这奖不是给我的,是给农村课堂的,农村学校的课堂,一样能有活力、有思维张力。”
领衔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张跃飞总是带着青年教师“飞跃”,几年间,名师工作室走出来的徒弟个个成了“顶梁柱”,不但指导了平湖市区域内的一批老师,还指导了海宁、桐乡、嘉善等市外教师。不但在教学上开展指导,还在课题论文方面进行引领。“我一个人好不算好,有温暖的品质教育需要一群人往前跑。”张跃飞如是说。
30多年来,张跃飞始终以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走在教育的第一线,用每一天的课堂、每一次的坚守,告诉人们“所谓教育,就是真心、真意、真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