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
作为一名莲塘岗人,我倍感骄傲,因为我们莲塘岗村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是兰溪市党史教育基地,又名“红色莲塘”。几个月前,我曾跟随学校老师参加了以“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为主题的参馆教育活动。
这里有莲塘岗的历史、城乡发展、社会发展、烈士芳名等一系列内容,资源丰富。大家认真观看革命先驱的事迹介绍,仔细品味展出的各类资料、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实物陈列等。这里的一点一滴都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师生。
看到革命先烈那俭朴的生活、学习用品时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感叹革命先驱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坚持学习和斗争的不易!
参观过后,我们跟随着档案馆管理员来到了红色讲堂,聚精会神地聆听了战争年代的红色革命文化及先辈们的革命故事。之后,管理员以“少年,档案与革命历史”这一主题为我们上了一节与档案知识有关的课。红色档案数量稀少,来之不易,随着革命先辈们相继离世,更显弥足珍贵。管理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档案的历史、档案的重要性及用途、档案的类型、档案的保存和档案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而我身为莲塘岗人,更被这片革命历史丰富的土地感动着,心潮澎湃着,久久不能平息……
岁月的长河缓缓而过,红色档案却穿越时空,代代感染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厚仁中心小学:张嘉依
指导老师:高巧玲
爷爷的“武林秘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爷爷沉默不语地坐在光影下看书,那本书书页泛黄,看上去很旧,封面用大红色的绸布仔细包着,看来不是普通的本子。鲜少看见爷爷读书,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爷爷,你在这儿翻什么‘武林秘籍’呢?”“呦呵,还真被你说对了,这本‘武林秘籍’是爷爷的档案。”说完爷爷用手轻轻抚平揉皱的边角,看上去十分珍惜。
我坐在爷爷身旁和他一起看了起来,上面写着姓名“朱小明”,性别“男”,“1947年生”。看着看着爷爷陷入了沉思,不由得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爷爷说,1965年,自己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个月才挣一元钱。听到爷爷说一个月只挣一元钱,心想:一元钱只能买块橡皮吧,能干什么呀!实在难以想象爷爷当年的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爷爷才住上“简易房”。墙是芦苇扎的,墙面糊上一层泥。这样的房子晴天还过得去,一遇到狂风暴雨可就惨了,满屋子漏水。七十年代初,爷爷转业成了正式工人,住上了木板房,每个月能领57元钱,这个时候爷爷已经成家了,这57元钱得支付一家好几口人的吃穿呢。
一本档案记载着过去的生活,承载着过去的回忆。如果没有档案,爷爷少了回忆,而我则少了了解真实历史的途径。因为档案,我们传递了信息;因为档案,我们结交了历史;因为档案,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守护档案,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马达中心小学五(2)班:朱浩天
档案在我身边
档案,积淀着历史的尘埃,流淌着世间的记忆,档案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档案并不多,只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小学里档案是学校保管的,也就是说,我只看到过幼儿园的档案。
翻开蓝色的文件夹,“公正”二字映入眼帘。那是幼儿园老师写的。那这两个字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档案上呢?事情是这样的——那时的我才上中班,有一次,我抬头看见黑板报上的一颗钉子快要掉下来了,于是,我踮起脚尖把那颗钉子摁了进去。这个时候我的老师一回头,看见了踮起脚尖的我,我心里美滋滋地想,想着老师一定会表扬我。没有想到老师却掷来一个白眼。那一刻,我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做了好事,却被老师错怪了。而另一个小朋友摁进了另一颗钉子,老师立刻表扬了他,还不忘嘱咐我向他学习。我的眼泪流得更厉害了,可我不敢说出事实……
后来,老师从其他小朋友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向我道了歉还抱了抱我。毕业之后我才知道老师把这件事写进了我的档案,记录下了幼儿时期,那个真诚、可爱、胆小的我。
我的档案,就像我生活中的警钟,将我从迷茫中敲醒。我的档案,将一生警告我,一生陪伴我。
实验小学五(1)班:毛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