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文章导航

正观教寺随笔

  在梅江刘源村和尚源曾经有一座很不寻常的寺院,那便是建于唐懿宗八年(867)的正观教寺。最初这座寺院叫止山寺,是佛教天台宗九祖湛然大师读书悟道之处。湛然(711~782 ),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

  湛然二十岁入婺州浦江左溪讲寺玄朗门下,学习天台宗教义。受师命于壶盘山与横木山之间一幽静之地(即今刘源和尚源)研读《摩诃止观》之学,撰成《止观大意》《摩诃止观搜要记》和《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等著作,发展完善了天台宗主要修习方法“止观”。所谓“止观”,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

  湛然在玄朗门下刻苦学习,总得真传。后于宜兴净乐寺正式出家,并赴吴郡开元寺宣讲“止观”,收日本僧人最澄为徒。最澄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为日本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湛然也就成为继玄朗之后的中国天台宗九祖。为纪念湛然尊者读书悟道处,后人便称此地为“止山”,所建庙宇为止山寺。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额为“正观教寺”,元大德十一年遭火灾被焚,仁宗延祐六年(1319)重建。明代如晦禅师有《正观寺》诗云:扪萝扳石望稜层,费尽平生脚力登。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四围清暑看无厌,一点红尘到不能。珍重荆溪老尊者,祖堂千古耀真灯。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再次修缮,规模扩大,僧徒众多,四方来朝,香火旺盛。上世纪七十年代寺庙旧址尚存,但已被俗称为“金观寺”又因梅溪支流刘源溪发祥于此,故地名便称“和尚源”。

  2004年编地名志时,和尚源自然村尚有6户人家22口人居住。今闻正观教寺已在重修,并以此寺为中心开发为龙门风景区。笔者希望此事有成,特作此短文存照。 (施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