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2000多座桥 研发多项科研成果
兰溪籍“桥梁医生”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记者 成 超
导报讯 1月10日上午,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兰溪籍在外人才周建庭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参与“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1972年出生的周建庭是女埠街道郎山村人,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岁那年,从兰溪第一中学毕业后,他就离开家乡前往重庆求学。
大约在1993年,一则消息吸引了周建庭的注意,“消息内容是我国众多的桥梁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存在结构性缺陷或不同程度的功能失效隐患,需要进行定期人工检测。”出于专业敏感,他定下学术研究目标——桥梁安全评价技术。1996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周建庭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构建“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生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桥梁医生”。
目前,周建庭已经给2000多座桥“看过病”,开出多个有效“处方”,包括2000年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主拱圈块石水蚀试验和桥基水蚀试验,用以指导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数千座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研发8项实用桥梁加固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2000多座桥梁的加固整治。同时,他围绕桥梁监测与加固领域,分别在2009年度、2011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项。
这一次,周建庭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公路桥梁内在病害感知难题,首创基于自发磁场变异特性的桥梁钢筋锈蚀和拉吊索腐蚀断丝无损量化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桥梁钢绞线钢束和精轧螺纹钢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新技术与装置,研制桥梁索塔裂缝自动巡检与精准感知量测技术与装置,实现了我国桥梁内在病害精准、量化、无损检测的技术引领,并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建庭虽然离家多年,但一直情系家乡。2018年2月16日,女埠街道成立乡贤会,周建庭当选为会长。他非常关心兰溪发展,尤其是交通发展。“这几天,我听说金建高铁兰溪枢纽工程开工,这对于兰溪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不仅方便出行,更能加强对外联系,助推兰溪发展。”周建庭说,他去过很多城市,一直觉得兰溪很特别,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区位优势良好、发展后劲充足,今后,兰溪不仅要加快高铁建设,也要重视第二高速建设,进一步凸显自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