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6日 

第01版:头版

积力众智强担当 接续奋斗加油干

——2019年兰溪组织工作十大亮点回眸

  创新实施公务员录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选任1300余名“村务协理员”,打造“青春之家”平台……回首2019,兰溪组织系统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四大战略”,服务中心大局,抓班子建队伍、强基础固根本、搭平台聚人才,阔步行进在担当追赶、奋勇争先的大道上,毫不懈怠、砥砺前行。11项工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为推进“四大战略”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梳理这一年的组织工作,十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身兼“双重职责”,推动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统筹推进重点措施,确保主题教育“全程高质量、全面高质量”。作为组织者,创新实施了“爱党爱国爱家乡”思政教育进课堂、老革命老党员上党课、“初心之行”等一系列活动,相关新闻发布点击量超百万,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三服务”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其中“心暖公园”守护汶川特殊儿童项目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点赞肯定。作为参与者,开展“三比三创”主题活动、组工干部专题党课、参观金萧红色革命纪念馆、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周三集中服务日”“三服务驿站”等载体,组工干部走村到企入户,一线掌握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推动问题整改。

  亮点二:创新实行《公务员录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严把公务员录用政治“首关”

  在原有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考察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公务员录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明确政治素质考察内容,量化政治“合格”标准和“不合格”情形,优化考察程序,通过严把公务员录用政治“首关”,切实察深识准新录用公务员政治素质表现,防止“源头污染”。一年来,对全市63名新录用公务员实施了政治素质考察,确立了良好的政治导向。同时,结合考绩推优做好党政主要领导政治素质考核、优秀年轻干部集中调研工作,对93名党政正职开展政治建设考察。该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发批示肯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旭阳专程来兰溪调研。

  亮点三:对标义乌打破干部工作“舒适圈”,为“担当追赶”加压升温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谋划安排66名市级单位、乡镇(街道)和国有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分三批赴义乌实践学习,每批为期7天,重点学习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招引、城市有机更新等先进经验,以及当地干部立说立行、担当作为、拼搏奋斗的工作作风,对照自身寻找不足,开阔干部视野,拓宽工作思路,着力形成“担当追赶”的良好氛围。组织召开两次担当追赶工作交流会,24名党政正职谈实践学习体会,系统总结“三百攻坚”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增强担当追赶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建立长期对接学习机制,引导各单位自行选派干部到义乌实践学习,进一步扩大实践学习效果,增强广大干部助推兰溪发展的工作自觉。

  亮点四:开展领导干部履职“诺晒评”专项活动,抓好“四不”整治不放松

  以“三诺三晒三评”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四不”问题源头把控、过程监督和及时整改有机结合。“三诺”定责,注重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主观能动性的考察考评,推行领导干部工作事项三项承诺,即单位制定重点工作承诺、领导干部个人履职承诺、全体干部作风承诺。“三晒”比拼,即晒工作月报、晒工作日志、晒工作现场,注重对承诺事项推进过程的监督,通过“三晒”让社会力量参与干部履职监督,深入查找干部履职过程中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懒政庸政等方面突出问题。“三评”研判,即服务对象测评、班子研评、组织考评。注重对领导干部履职行为的日常分析研判,建立完善“三项”评价机制,查实纠准“四不”正反典型。一年来查处“四不”典型问题15起,问责处理干部33人,通过“四不专项整治行动简报”通报13起26人。

  亮点五:实施“村富景美人和”工程,扎实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

  以党建为统领,涵盖队伍建设、经济发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五大综合创建体系,纵深推进“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做实“村富”文章,助推集体经济“活水长流”,全市327个村全部达到“消薄”标准,新建修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打造洞源村、诸葛村等“村富景美人和”示范村35个。深化“景美”文章,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居,主打“兰样红”党建品牌,将红色经典、生态美景、人文景观串珠成线,精心打造“兰芝风情”“游诸风景”“兰北风采”等3条党建示范带。做强“人和”文章,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抓实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备案管理制度,精准掌握村书记基本情况和日常表现。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开展村干部队伍素能大提升行动,第一批249名村干部、后备人才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逐村建立后备人才库。

  亮点六:选任1300余名“村务协理员”,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模式

  在不占村“两委”职务的前提下,从党员中择优选任“村务协理员”,列席参加村“两委”会议,享有“三权五责”,即享有村级事务知情权、村民生活监督权、评奖评先优先权等“三权”和村级事务协理、政策法规释理、民情民愿收集、矛盾纠纷代理、重点人口帮理等“五责”。同时,根据“村务协理员”的个人特长和资源优势,组建知识宣讲、政策处理、民意收集等6类“服务团”,针对性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土地政策处理等专项服务。全市1300多名“村务协理员”、52支“服务团”活跃在基层一线,累计参与调解纠纷、服务群众1400余起。此外,深化和扩延“后陈经验”,探索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性协商机制。

  亮点七:建立党员联系群众“走亲联心”制度,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改变以地域为划分单位的网格联系法,根据“就近就亲就便、权责统一、务示实效”原则,探索建立党员“走亲联心”制度。以“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即“家庭基本情况、上级相关政策、群众内心想法必知;有情绪波动、有矛盾纠纷、有违纪违法、有重要事项必谈;固定服务日、有节日活动、有工作要求、有个人诉求、有突发事件必访”为标准,组建“联心服务团”,为基层群众常态化提供“红色代办”、政策咨询、民忧排解等各方面精准精细化服务。建立“党群联心群”,为日常信息收集反馈和联系服务提供便利。制作“党群联心卡”,以“一户一档”为主要内容,为每户建档立卡,确保联户到位、情况掌握。自“走亲联心”制度实施以来,共计走访群众16.9万户,收集群众问题和建议1436条,解决率达到98.98%,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亮点八:打造“红色聚力”工程,推动企业“党建强、发展强”

  以“一包一家一单”的形式,推动服务稳企。梳理“党建服务包”整合资源。从党建提质、管理提升等9个方面“清单化”明确241个服务项目,由乡镇、企业党务工作者组成覆盖2335家企业的34个“区域党建联盟”,设置“先锋服务驿站”,根据基层需求提供全程代办服务。选派“企业红管家”加强服务。确定230家重点企业,选派96名乡镇党员干部担任“企业红管家”,47名涉企部门科室长组成“红管家联盟”,编纂“涉企政策电子书”,组织“我是红管家,助企先锋行”活动,一月一主题开展“党建+惠企政策培训”“法律诊断防风险”等子活动为企解困。答好“党建成绩单”推动发展。制定《两新党组织成绩单制度(试行)》,科学设置助力经营、凝聚合力、廉洁建设、服务人才4部分14类内容积分,让党建工作“看得见”“有作为”。

  亮点九:打造“青春之家”平台,提升拴心留人软环境

  着眼于破解青年人才流失困局,通过量身定制6项“服务套餐”,引导青年人才扎根兰溪发展。推出“青兰之约”“人才之家”两大联谊品牌,先后开展“七夕有你”“中秋古村行”“带新兰嫂逛兰溪”等20余场活动,组织青年人才近距离感受城市人文、互动结交朋友,吸引发动近2400人次参与;结合“聚兰工程”政策开展“凤归巢”“金秋购房”行动,组织人才进行集体参观、优惠购房;深化线上“无忧”服务,涉及人才政策、服务、信息等近30余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让青年人才在兰无忧工作和生活。2019年,新引进大学生5251人,同比增长突破50%。

  亮点十:实施“才织名城”计划,升级“兰溪智造”

  聚焦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成立省内首个时尚纺织“人才飞地”、成立兰溪纺织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开通纺织高校“人才专巴”、深化浙江理工大学兰溪纺织研究院、开设纺织产业中专班等“人才+”10条举措,帮助纺织企业聚才聚智,助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创建。截至2019年底,“才织名城”取得阶段性成果:纺织行业引进顶尖和领军人才4人、博硕士46人、大学生1083人,培训、培育技能人才近4000人,省级棉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投入运营。

  通讯员 兰组轩 记者 杨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