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公正无私 让法律跨进人民群众的心
在凌煊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案卷和几本法律书籍。凌煊的同事告诉记者,他特别爱看书,一些外人看来很枯燥的法律书籍,他也能像看小说似的津津有味。桌面上,一本红色的《人民法庭实用手册》书皮已被翻阅的都是褶皱,甚至褪去了颜色。书中有部分书页做了对折的记号,还有不少笔记。
记者发现,凌煊几乎在每本书的第一页都写下了一些话,如“法官学法,不仅是为提高自己,更为善待他人”“多学习、多担当,努力并快乐的工作”等。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一书中,凌煊在上面写道:“要相信,法律可以推开特权的门,这样,才能跨进人民群众的心。”
日常工作中,对待案件和当事人,他亦是这样做的。
在凌煊审判的一起案件中,周宇峰是败诉的一方。当得知凌煊病倒时,他第一时间打电话慰问,并主动帮忙联系上海的专家,一起为凌煊会诊。
据了解,因为一起装修纠纷,周宇峰与凌煊结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凌煊为了这个案子一共开了五次庭,上门调查、调解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最开始我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但他作为法官公平公正,如果有私心的话,为什么要给我们五次开庭、四次调解,把这个案子做得这么细。他那股韧劲和待人诚恳的态度感动了我,我很佩服他!”周宇峰说。
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凌煊。此时的他十分憔悴,身边是他的妻子陈莉红。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凌煊在坚守岗位的同时,还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战斗拼搏的妻子守好“后方”。
陈莉红是市公安局拘留所的一名干警。因防疫规定,从正月初二(1月26日)起,她就在工作岗位上值守,每两周才能回一次家。儿子所在学校也因疫情影响延迟开学,照顾孩子和患病父母的重任都压在了凌煊一个人身上。他总是默默地承担下来,从没有因为担子太重而抱怨过什么,更没有推脱自己的责任。
“他在家从来不和我们说工作的事情,我知道他很辛苦,他睡觉的时候都在想案件,以前想到十一二点才睡着,到后来越来越晚,甚至到夜里一两点钟。”陈莉红告诉记者,凌煊住院后,他的手机就暂时由她保管,其间接到了不少工作上的电话,还有不少当事人特地打电话来关心,这让她很是感动。
记者 徐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