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兰江精神
表现在融会贯通
在兰溪,原汁原味的婺派建筑多出现在东部。这里先不说谁影响了谁,不管怎么样,在兰溪形成了中小户型与大户型并存的状况,使婺派建筑住宅模式因此显得更为多样,使婺派建筑文化显得更为丰富,使婺派建筑人居环境显得更为现实,是对中国住宅建筑史作出的重大贡献。
兰溪以新概念、新尺度、新形象创出的中小户型,骨子里血液中的婺派气质、婺派风格、婺派体态、婺派性情却依然如故。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创新。
表现在独辟蹊径
小而全的兰溪民居模式,保持三间上房主体不变,大胆删去两侧大比例的厢房、洞头屋,将占地500平方米一户,变成占地100平方米的五户;小而全的新模式,大大节约建设用地和工程造价,还节省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小而全的新模式,新在体量小巧玲珑,尺度亲切宜人。
因此,笔者特为兰溪婺派建筑定为经济型的“小康版”。
表现在永不停滞
从宋元到明清,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000多年来保存的众多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兰溪人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不但表现在“小康版”民居的创出,还表现在与民居同形同构的祠堂与寺庙,在远近极为罕见的“回”字型大型祭祀建筑与后凸形祭祀建筑等。
兰江,由婺江、衢江精华交汇而成;兰江,向着富春江、钱塘江,向着五湖四海,滚滚流淌。这就是兰溪人创立的:不犹豫,不退缩,波涛滚滚奔向五湖四海的兰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