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9日 

第08版:古韵兰溪

聚星楼的往事

  网络配图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寓居兰溪的汪启淑来了雅兴,登兰溪城南的聚星楼赏雪,并写下此诗:“晓寒何至欲冰肝,万里征途自鲜欢。闲倚聚星楼玩雪,闭门直可傲袁安。”

  诗下原注:杨廷秀《晓泊兰溪》有句云:“晓寒真欲冰我肝”。聚星楼,宋宗室赵良恭居也。至顺庚辰冬大雪,良恭置酒招友,十人以韩昌黎诗“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为韵,徐君善有序,引据欧苏二公聚星堂前后宴宾故事,惜其诗今无考。

  当天异常寒冷,汪启淑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曾经在天寒地冻之日泊舟兰溪,并作有《晓泊兰溪》诗,诗中有“晓寒真欲冰我肝”之句。又想起他和杨万里都是寒冷之际人在他乡,心情上有“自鲜欢”之类的相似之处,因而诗曰:“晓寒何至欲冰肝,万里征途自鲜欢”。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江西省吉水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平生多次路过兰溪,写有多首与兰溪有关的诗。

  聚星楼建于元末,在兰溪城南,是兰溪名士赵良恭所建,义乌名士黄溍作《聚星楼记》。赵良恭(1319~1369年),字敬德,号天全子,元末明初兰溪人,宋宗室后裔,祖上在南宋初期迁居兰溪城南。赵良恭之父赵必璇,是元代兰溪精英级人物。

  赵良恭是兰溪乡贤吴师道的学生,和吴师道之子吴沉年龄相差一岁,两家又是邻居,两人小时候同窗苦读,长大后志趣相投,有着深厚的情谊。

  元代政治特殊,和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名士一样,赵良恭也是科场失利,就放弃科举之路,专攻古文词,并且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著有《白云山房集》,吴沉作《白云山房集序》。

  聚星楼共三间,是赵良恭接待朋友的场所,至元六年(1340年)仲冬的一个大雪天,赵良恭准备了酒席,邀请九位友人,他们分别是:张景留、钱彦明、董心传、傅德元、吴敏德、吴源伯、吴沉、徐均善、徐逢吉,连赵良恭自己,刚好主宾十人,一起在聚星楼上饮酒赏雪,并以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句“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分韵赋诗,这十人全是当时的名人雅士,可谓英才济济,因而“各援笔立就,词皆清丽可喜”,徐均善为此事作序。(原注中的“徐君善”即徐均善)

  北宋欧阳修任颍州知州时,在颍州建有聚星堂,并在大雪天邀请宾客到聚星堂会饮赋诗。几十年后,苏轼被贬为颍州知州,也曾在雪天与宾客在聚星堂会饮赋诗。所以汪启淑的原注中有“徐君善有序,引据欧苏二公聚星堂前后宴宾故事”之句。元末明初,赵良恭和文友在聚星楼的这次聚会,在诗情酒意方面,和欧阳修、苏轼在颍州聚星堂会聚类似,传为兰溪文化史上的佳话。

  汪启淑原注中的“至顺庚辰”,应为“至元庚辰”。《光绪兰溪县志》也提及“至顺疑为至元之讹”。元代有两个庚辰年,一为元世祖的至元十七年(1280年),即“前至元”;一为元顺帝改号的至元六年(1340年),即“后至元”。

  结合吴沉所撰的《赵良恭墓志铭》可知,赵良恭生于延祐六年(1319年),前至元十七年(1280年)赵良恭还没出生,因而可以排除。再者,“至顺庚辰”去掉庚辰,即至顺年间(1330~1333年),这期间赵良恭才12~15岁,因而至顺年间也可排除。而后至元六年(1340年)赵良恭22岁。可见聚星楼赏雪的确切时间应为至元六年(1340年)。 (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