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兰溪的城隍、忠祐庙双庆会
旧时兰溪寺观祠祀很多,在城区及近郊的有三大庙,即城隍庙、忠佑庙与仁惠庙,又与灵源积庆庙、公鲁庙合称五庙。据章懋主编的《正德兰溪县志》记载,兰溪城隍庙不知始自何时,宋崇宁四年(1104年)县尉陸和中重建,紫岩杜汝霖有记。元代元贞初年兰溪升为兰溪州,知州梁栋又重建。明初勅封为监察司民城院显祐伯,洪武三年(1370年)奉旨一体改正,只称某府某州县城隍之神。其后庙屡有废兴,而且名声在外,如冯梦龙的小说《苏知县罗衫再合》中就有提及。忠祐庙,原在县东南五里,隋大司徒陈杲仁之庙也。其正庙在常州,大业十三年奉诏平东阳娄世幹之乱,有德于民,故祠于此,有宋徐元刚及元柳贯之记可考。岁久庙坏,迁圣寿教寺西侧,俗称坞口殿,即在今兰二中校园内。
章懋论兰溪风俗,曾说兰溪之民“信鬼神,重淫祀”,这三大庙历史悠久,规制宏伟,庙貌壮严,民庶崇信,祈祷求福者纷至沓来,禬赛不绝。《正德兰溪县志·岁时》记载:正月二十日,邑之下市有仁惠庙,俗传是日为庙神生日,其市人作鳌山,设斋戒,命僧道诵经庙中,为神祈寿。又请优人作戏为乐,众皆至庙焚香而食汤饼焉。二月二日,俗传是日为城隍生日,合市之人先一日结彩亭、香亭,燃大焟烛,作诸奇技淫巧为会,而迎其庙神以逰于街市,又作鳌山,设斋斛,令僧道诵经庙中,及请优人作戏为乐,亦皆至庙焚香而食汤饼焉。三月十五日,邑之上市有忠祐庙,俗传是日为庙神生日,其市之人作鳌山及设斋斛,诵经作戏等事,悉与仁惠庙同耳。
由此可见,当时三大庙每逢神诞日,都必须张灯结彩,迎神游行,诵经演戏,举行盛大的庆祝、祈愿活动,参加者遍及城乡,但主要是城区从事工商之业的市民。所谓鳌山,是指篾扎纸糊的各式花灯、虫鱼乌兽、戏曲人物诸灯,争奇斗巧,栩栩如生。所谓出巡,是指用彩亭扛抬木制神像,著以绣袍金冠,沿途放铳为号,以金漆銮驾、香亭、神牌、提炉开道,行列中杂以十响综竹锣鼓,爆竹喧天,男女老少焚香礼拜,仪式颇为隆重。除了神诞日外,如逢久旱接神祈雨,仪式也大同小异,唯参加者须赤膊,不得戴凉帽撑凉伞等。举办这样盛大的活动,必须要有精干的组织者和足够的资金来源,组织者是谁?是官府还是市民?资金来自哪里?这些历代县志及新旧市志都无记载,徒使后人疑惑不解。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了金华收藏家王先生收藏的许多纸质资料,其中有一本双庆会的簿册及账页,这个千古之谜可以说是得到初步了解释。双庆会是二月初二为城隍神庆贺生辰,三月十五为忠祐庙神陈杲仁庆贺生辰而建立的民间组织,董事一般由当地有名望有实力的乡绅与商户老板担任。旧时兰溪城区以今延安路为界分上市、下市两部分,南为上市,北为下市,城隍、忠祐两庙则由上市六大保轮值。《双庆会簿》立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簿中记载:“祭以春秋,礼也。盖祭不欲数,数则繁而不敬,也不欲疏,疏之则怠而易忘。酌以春秋,一岁再举,霜露变更于上,不可谓数;悃忱足达于下,不可谓疏。较之者比为能敬而不忘焉。邑中城隍尊神祭于春而不祭于秋,秋非不祭也,七月望日、十月朔日也曾祭焉,然系出巡,祀孤而有祭,非特祭也。”
又说:“诸神之祭,大约岁逢诞日一举焉,非诞日无特祭,故诞日在春则祭于春而秋不祭也。癸巳(道光十三年,公历1833年)之春,赵子友洄创言,两祭以神之诞日为期,秋以八月仿二月取二日,然后庙中特祭,岁乃两举。且夫城隍尊神非诸神之比,水火之灾,神之捍卫劳焉,疫疠之兴,神之革除系焉,一邑之中老幼男女灾患祷焉,福荫祈焉,然则神之为功于邑者非诸神之比,春为祈而秋为报也。”
关于双庆会的组织者,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岁次丙子春正月录的名单一份:城隍双庆会,谨列会友芳名列左:郑树梅、郑荐之、郑琢文、蔡镇东、唐文思,郑大祀三股(郑氏宗祠,址在原兰溪瓷厂)。是年双庆由郑大祠堂司年。司年的具体任务是:二月初二日、三月十五日为城隍庙、忠祐庙尊神寿辰礼节,送袍上殿及祭品烧点,保酒菜蔬,张掛对联等项,分工合作。
至于资金,则有头会(旧时兰溪民间的金融互助组织)之设,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秋月所立子母息合约一纸,云:“数子者齐其心不异其志,利之于公不便于私,是其心敬而不忘,是以八阅寒暑而克底于成也,嗣是而后守成规而无所变,收债息而无所滞,吾知是会也,其垂之永久也,其垂之永久也夫!”说明双庆会的经费除善男信女日常捐助外,双庆会各会员还集资放债取利息用于双庆活动,这些借债的商户主要以庙前街的商铺为主,这些商铺主要经营香烛黄表、泥人纸马、灯笼绸缎及各种兰溪名小吃,无疑围绕城隍庙形成了一个祭祀、娱乐、商贸中心,城隍香火旺盛,对他们是大大有利的,而且这些会员中就有拥有庙前街、东门大寺前等处商铺的东家,或自家经营或将店租赁给商家经营,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共同体。从保存的税务收据看,直到1949年建政后几年,这些商铺还是向税务机关照章纳税。
兰溪城隍庙毁于太平军战火,清光绪间重建,规模宏伟,雕刻精美,尤其是中殿的大圆青石柱非常硕大,为他处罕见。城隍庙现存中、后殿,为延安路小学校址。城隍庙是古城的灵魂,在兰溪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打造天下江南,传承古城千年文脉的今天,适时迁建延安路小学,恢复城隍庙,使之成为与上海城隍庙媲美的游客祭祀、游乐、美食、购物中心,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陈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