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焕生机 美环境
灵洞念活土地“三字经”
通讯员 金 莹 记者 陈志恒
导报讯 昨天,记者在金兰北线原洞源村第五水泥厂旧址看到,原水泥厂已被拆除,呈现出梯田的模样。
“原洞源村第五水泥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于去年8月进场施工,验收后可新增耕地85亩。”灵洞乡党委书记严肖军介绍。这是灵洞乡洞源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之一。目前,该村共有4个子项目正在实施,涉及5个地块,整治完成后可实现新增耕地290亩。
灵洞乡围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精心谋划项目,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念活土地“三字经”,打造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
“清”字经惠民生
“现在新村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和城里的别墅小区没什么两样。”说起洞源村平园自然村的安置小区,村民都赞不绝口,一排排别墅洋房引得路人羡慕。
洞源(平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程是全省首批150个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之一的洞源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子项目。短短三个月,该村就完成搬迁清零工作。
旧村搬迁后,原区块的二次利用是很多村面临的难题,洞源村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在对原区块的农村宅基地及农用地进行整合提升后,新增连片耕地60亩,并流转给种粮大户,村民还能获得每亩1000元的租金收益,去年秋季,这60亩耕地已经首获水稻收成。
“整”字经焕生机
原洞源村第五水泥厂于1986年建成,1994年停产,2008年正式申请破产。该厂区位于洞源村的入村口,既影响洞源村的整体形象,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厂区面积大,可复垦资源丰富。乡村两级不畏艰难,巧用法律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难题,协调处置原水泥五厂4000余万元的债务清偿,最终促成该地块焕发新生。
山塘庵废弃矿复垦项目由红狮集团实施,项目对现状地势较低、地表裸露或植被覆盖率低的中南部实施工程性复垦,达到可耕种的旱地标准;对北侧大部及西南角现状植被条件较好、覆盖率高的区域,实施局部补种、裸坡覆绿等工程性措施,将其复垦成林地;部分建设用地留用作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的管理用房,项目总面积约150亩,规划新增耕地130亩。
“优”字经美环境
灵洞乡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融合,将复垦项目与地质灾害搬迁、绿色矿山整治工作紧密结合,使工作的“两头难”变为“互借力”;因村制宜推进减量修边,切实布优落准做实村庄边界的“面”和“线”。空间的减量不仅使农村用地更高效节约,还大大减轻了村庄公建覆盖的压力,使村庄发展更具活力。同时,通过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靓丽风景带。
下一步,灵洞乡将集中开展金兰北线两侧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回购复垦工作,力争完成6家低效企业回购,启动复垦3家以上,全面盘活用地空间,美化金兰北线道路两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