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2日 

第10版:教育发展大讨论

直面教学 点燃激情 打造兰荫品牌

  兰溪市兰荫中学校长 董锡芳

  我校深入开展“全面振兴兰溪教育,打响‘学在兰溪’品牌”大讨论,认识到教学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是教与学中师和生的问题。近年来,我校虽有长足发展,但也存在教学质量不稳定,提升缺乏动力;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疲乏而导致积极性消退;学生因层次参差,升学压力大,导致进取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认为教学质量要提升,就必须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激发师生积极性和进取心,营造出乐教愿学的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教师“教”的热情

  激发教师主动工作的内驱力。一是精神上鼓励,对日常中发现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闪光行为,不吝溢美之词,宣传优秀教师,树立正面典型,引领群体进步。二是行动上引领,学校领导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勇担重任,为全体教师做出榜样。三是责任上压实,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制,把各项目标分解到年级部,分解到具体班级,分解到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层层压实责任。四是物质上刺激,设立过关考试奖励等考核制度;班主任补贴与量化考核挂钩,拉开差距,奖勤罚懒;实行课时补贴制度,多劳多得,不让超工作量的老师吃亏。

  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一是思想上引导,强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位老师共同努力的观念。二是条件上创设,改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如开展最美办公室评比、添置健身器材等,让教职工能乐意待在学校。三是细节上落实,在严格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管理,对特殊教师实行弹性管理,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消除教职工后顾之忧,让教职工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和人情。

  增强学生“学”的意愿

  增强认同感。一是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如宣传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让学生有自豪感。二是增强对老师的认同。要求教师提高上课水平,强化教学五环节的落实,确保上好每一堂课;落实边缘生辅导,在日常辅导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人格魅力;推行红色导师制,对特殊学生进行“精准滴灌”的帮扶。三是引导学生自我认同。通过“走进高三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增强对高三学生身份的认同;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把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努力的共同方向,触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触发学生的进取心。一是扎实开展“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办学,发挥学生特长。三是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设班,分层施教。四是设立百万奖学金助学,对贫困生每生安排一万元额度的补助,重奖考入一段线和名校的学生。

  增强课堂“课”的魅力

  练就驾驭课堂的本领。一是改变思维,摈弃被动教学思维,适应“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提升能力,以蒋文华、董锡芳名师工作室引领,拓展视野;搭建平台,促进专业成长;加大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引领教师团队整体发展。三是强化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智慧,提高个体水平。四是与高考的适应性,组织教师编写模拟卷,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模拟考试。五是实施动态监督,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大巡课力度。

  提供学生表现舞台。一是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领者、协助者。二是满足学生需求,上课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需求出发。三是着眼学生能力提升,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获得感。

  提高作业“练”的效度

  落实作业校本化。校本作业设计讲求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教师编写作业要“先做精选”;讲求文本的科学化、规范化、层次化,按学科性质、知识特点编制校本作业的范式。

  推行学科周测制。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命题,对重点知识进行滚动呈现,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精准靶向纠正。

  靶向精准辅导。一是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作业请况。二是推行面批面改。三是对重点边缘生、临界生开展科任老师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

  我们期望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课”“练”四个维度的强化,破解教学质量提升遇到的困难,点燃师生教与学的激情,在高考中实现名校人数的突破、一段线人数的创新、本科率的普及,进而为“全面振兴兰溪教育,打响‘学在兰溪’品牌”做出兰荫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