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路古城墙段将进行景观提升改造
以城墙为卷轴书写风华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古城墙是兰溪三江六岸景观的重要节点,也是古县城的重要标志物。昨天,记者从兰溪市城投集团获悉,三江六岸东侧的兰江路古城墙段将进行景观提升改造,改造采取封闭施工的方式,计划工期180天。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建议改走中山路、劳动路、和平路等路段。
古城墙是兰溪历史繁华的见证者,承载着兰溪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故事。一部城墙兴废记,抵得上半城兰溪史。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其后因沿江部分城墙屡毁于洪水,历代都有修整。
元至正十年(1358年),朱元璋遣胡大海经略江南,十月胡大海攻婺州不克,退回兰溪筑城自守,改东上门为安政门,南迎麾门为明德门,西溪门为清波门,北门称拱宸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增辟隆礼门。
正德七年(1512年),朝廷拨款修葺沿江城墙,城西沿江岸垒石为陡岸,上为墙垛,新建南、西、北三城楼。至成化间,再建张家码头旁门,此前后还有朱家、柳家码头旁门之设。清代,兰溪城墙在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皆有修补。
1939年,为防空袭,便于疏散人员,兰溪古城墙的南、北门城楼随东、南两面的城墙一同拆除,西面城墙则因沿江作防洪护岸未拆。风风雨雨近千年,斑驳的兰溪城墙成为一件历史的百衲衣。如今,保留下来的沿江古城墙中,有600余米红条石垒砌的城墙正是正德年间重筑时的风貌,其余则为1995年部分重修。
2014年5月西门城楼部分城墙发生坍塌后,兰溪又对近200米的城墙进行拆除重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城墙原貌。2017年1月,兰溪古城墙与码头一并被列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根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初步设计方案,兰江路古城墙段景观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滨水休闲街、兰墙叙事、浮桥记忆、儿童广场、台地画廊等几处设计亮点。其中,将利用现有古城墙墙面,增设“兰墙叙事”片区,以城墙为卷轴书写兰溪风华。内容结合兰溪本土文化提取“天下江南”“八省通衢”“兰皋风雅”“兰江风物”等四大主题,重点介绍兰溪建制沿革、商埠文化、人文艺术、名胜旅游等有关方面的源远流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