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陈仪为《兰溪郑氏宗谱》写序
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的《兰溪郑氏宗谱》记载,兰溪郑氏始祖曾八公名光祖,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一说于高宗建炎年间,由扬州迁兰溪,以京朝官的身份奉使至兰溪,卸任之后,就卜居于县城的东南隅,配金氏、陈氏,生二子,一名昇,一名季。但旧谱序及越渠公墓志记载,有靖元公者迁兰溪至十二世才生曾八公,然世远年湮,已不可详考了。
自曾八公之后,郑氏繁衍发族,英贤辈出,代有闻人,至明代有郑錡中成化十一年乙末榜进士,郑瓘中宏治三年庚戍榜进士,郑本立中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榜进士,郑国宾中嘉靖二十九年庚戍榜进士,郑宏道中嘉靖三十三年甲辰榜进士。清代,郑度中康熙五十七年戊戍科进士。郑氏大振家声,蔚然为兰溪望族,与兰溪名门互为婚姻,名人如三部尚书唐龙配郑氏,再如状元唐汝楫、探花皋赵志皋、文学家胡应麟及其父刑部主事、云南佥事胡僖、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唐壬森等均为郑氏外孙,先后为郑家庙作记或为宗谱作序,可谓盛极一时,至民国十七年开始修谱时,兰溪城乡郑氏男丁已达一万余人,俗有“郑小猪满弄堂”之说,所以有重修宗谱之盛举,十九年修谱告成,当时礼请于右任、陈仪等民国大佬为之作序,以为宗族荣光。
于右任(1879~1964年),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4月在日本得会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上海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工农部长,1926年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于右任声名非常显赫,那么他有什么因缘为《兰溪郑氏宗谱》作序呢?其实于右任在序文中开宗明义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兰溪郑氏将重刊族谱,其族人英伯同志方闻博识,与予共患难最久,尝为予言曰:予族迁兰之始祖乃在宋南渡之际,其初仕于兰,既去职,以与其地习,因而家焉。嗣支派日以蕃衍,迄今滋生丁口达万余人。子弟敦谨,治生惟秩,幸先生而愿得一言以垂训于后。”序言大部分皆叙述兰溪郑氏源流,兹不赘录,落款为“民国十八年八月于右任序”,可见此序文是应郑英伯之请而作,序中特地表明“英伯同志与予共患难最久”,可惜未详述两人共患难之始末。查宗谱世系伟一零四一,柏荫,字英伯,原行一三八六,名郑钺,家在北门郑家巷,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日本法政大学法学士,光绪甲辰赴日留学,辛亥年毕业回国,光复时浙江省首任都督汤寿潜委任为金华县知事,未到任。民国元年二年在上海执行江苏全省律师事务,七至九年,应于右任之邀,任陕西靖国军司令部一等秘书兼任军法处长。十四年任河南督署参议。十七年任国民政府中央特种法庭审判员。生光绪戊寅十二月初一。配叶氏,生光绪丙子十一月十五。又配木村氏,生光绪戊子三月十五。郑钺为清官费留日学生,初进日本岩仓铁道学校学习,抱救国之志,加入同盟会,与于右任相识,旋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专攻法律,获法学士学位。先后任山西、福建、上海等地高法院检察官之职。曾执教于于右任创办的并任校董上海复旦大学。
又在1918年护法运动中出任于右任任总司令的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一等秘书。所以于右任深情地说:“英伯同志与予共患难最久。”
郑钺在日本时与日本武士世家、名门闺秀木村花子相识后结婚,育有二子:海澄、南阳,三女:真如、苹如、五如。长子海澄是空军飞行员,于1944年1月19日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壮烈牺牲。苹如加入中统,以姿色引诱敌伪头目76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策划暗杀锄奸未成,出师未捷身先死。1940年2月被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上,身中三弹,年仅23岁。电影《色戒》女主角王佳芝即以苹如为原型,但电影情节史实多有出入。未婚夫王汉勋1944年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时为国军上校大队长。郑钺拒绝了日本人请其出任汪伪政权司法部长的邀请,郑苹如牺牲后,他一病不起,1941年4月于上海饮恨而终,可谓一门忠烈,碧血千秋。
郑钺第三女五如,字静芝,因了父亲与于右任的特殊战友关系,曾任于右任的英文秘书,这也是于右任为《兰溪郑氏宗谱》作序的缘由之一。
(陈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