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有变化 处暑时节需温阳祛湿
记者 徐桢瑾
导报讯 本周迎来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不过,处暑并非其字面意义“正处于暑天”,而是指暑气至此而止。此时天气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特别是秋雨过后,气温会逐渐降低,但南方大部分地区湿热的气势头依旧猛烈。记者从兰溪市中医院了解到,处暑节气养生,需注意温阳祛湿。
首先,要做到早睡早起。处暑时节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并要早睡早起,这样可以避免秋乏。同时,要尽量避免熬夜,争取晚上9点到11点入睡,尽量避免11点后睡觉。因为睡眠为阳气收敛的过程,长时间熬夜则不利于阳气收敛。
其次,饮食应少辛多鲜。秋季燥邪当令,为避免邪气伤人,处暑时节不宜食用辛辣燥热之品,谨防耗气伤阴,加重阴虚上火、秋燥烦渴的症状,容易引起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痤疮、便秘、痔疮等不适。此外,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除了忌食辛辣外,还应增加酸味果蔬的摄入。鱼虾、海鲜、鸭子等水产品普遍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因此可适当多吃。值得注意的是,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防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使肺阴津被燥气所伤。
再者,住所要防寒气。很多人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寒气最容易穿透弥散。初秋虽然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所以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而对于白天的闷热,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
同时,运动要轻缓别过量。初秋后天气转凉,很多人在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都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对身体是有害的。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过量运动会消耗阳气。
此外,要注意季节交替引发的一些疾病。处暑节气,不少人都会遇到以下几种健康问题:如上火、五心潮热、口干口燥、咽喉肿痛、睡眠差、感冒等。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针对不同的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