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柿滞销盼销路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破“困局”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金秋时节,走进黄店镇余粮山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被橙黄的柿子点缀的格外漂亮,透着丰收的喜悦。余粮山村有2万余棵柿子树,其中树龄200年以上的有200多棵,可以说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柿子。然而多年来,由于销售无门且无人采摘,大红柿大多烂在枝头,村民丰产不丰收。
“以前一个晚上至少能卖掉三车柿子,现在呢,一辆车都卖不掉。”村里的柿子大户陈雪娇表示,往年市场好的时候,果农都会将柿子运往金华等地批发销售,现在只能等着果商上门收购。
据了解,兰溪是中国南方柿的主要产地,黄店镇则是主产区,以余粮山村为核心的大红柿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得益于余粮山的独特气候,早晚温差大,所以“余粮山”牌大红柿特别甜,系地方优良品种。然而,由于如今市场上水果品种多,大红柿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村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上果树管理不到位,柿子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果农光靠卖鲜果,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大红柿如果一直这样一成不变,被市场淘汰是早晚的事。“怎样让大红柿再次焕发生机?”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在外出考察学习后,决定进行柿饼的深加工。经过深加工,柿子可以变成颇受市民欢迎的柿饼、柿子醋等产品,将柿子的食用价值深挖出来。余粮山村党支部书记鲍建平告诉记者:“鲜果运输比较难,我们就想着通过深加工,提高柿子的附加值,让老百姓从柿子产业上多赚点钱。”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利用村中农产品红柿做增收文章的同时,也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依托着美丽环境,该村积极探索民宿产业。如今,村里的第一家民宿——喜柿民宿也已经进入试营业阶段。
“下一步,我们会把乡村旅游和特点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的新路径,做强美丽经济。”鲍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