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开启“换季模式”
处暑之后需注意脾胃养护
记者 蒋宇欣
处暑过后,空气中的水分和热度渐渐下降,植物为了过冬,根系不再向外输送养分,以待明年生发。人体也一样,毛孔收缩,气血趋向于里。中医认为,此时要注意脾胃养护。
在药食方面,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有两种食物推荐在这个季节食用。一是梨,梨味甘酸而平,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对干咳、咽喉干痒等症均有良效,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中老年人、脾胃弱的人群,可以将梨子煮着吃。另外,削下来的梨子皮还可以煮水喝,也可以起到润肺的作用。二是荸荠,俗称“马蹄”,荸荠有着“地下雪梨”“江南人参”之称,生吃清热生津、清肺润肺,熟吃可以补肺润燥。此外,还有银耳、百合、莲子等食物都可以滋阴润肺。
在这个时节,也有一些食物不太适宜多吃,尤其是脾胃功能虚弱的人要格外注意。中医认为“辛气入肺咸入肾”,容易咳嗽的人在饮食上要清淡,比如烧烤、烟酒、辛辣等食物要少吃或不吃,“辛气入肺”容易导致咳嗽加重。生冷瓜果要少吃。瓜果一类的生冷食品可能会伤胃,并导致湿邪排不出体外。建议大家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但减少瓜类的食用。大闸蟹、“冰淇淋月饼”等食品,不能贪食。大闸蟹属于凉性食物,脾胃功能虚弱的人,如老人、孩子,不建议多吃。在吃大闸蟹时也建议搭配生姜和醋食用。“冰淇淋月饼”本身属于冷饮,此类生冷食品不建议多吃。
在作息方面,午睡符合秋季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以弥补晚上睡觉的不足。一般来说,秋季可能会出现秋乏,年轻人有时会有提不上劲来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夏季的时候“阳气”耗得太多,到了刚入秋之后,还没有完全补上来,这个时候年轻人可能会出现秋乏的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讲,因为本身气血津液较亏,所以容易出现晚上睡觉不是很沉的情况。所以不管对于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建议秋季中午的时候午睡一会儿。
运动对于肺气的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秋季的天气秋高气爽,雨水也较少,适合锻炼,这时建议大家去户外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项目,如慢跑、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