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有个“小习惯”——
两年来,每天早晚两次出门捡拾垃圾
见习记者 童 茜 记者 成 超
导报讯 早上5时30分,天刚微微亮,兰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便步履蹒跚地走在兰荫社区朝霞村里,只见他左手拿着捡拾器,右手拿着小红桶,左顾右看,四处搜寻……这个忙碌的身影,就是徐恭臣,这是他两年来每天早晨的常态。
今年69岁的徐恭臣家住朝霞村。近两年,他每天会带上装备,分早晚两次在小区里转悠,重点围绕主路绿化带、居民楼附近、停车区四周捡拾垃圾,每次要转上两三个小时,之后将“收获”的垃圾投放到垃圾分类点。
提起义务拾捡垃圾的缘由,徐恭臣说,有一天,他在小区微信群里看见志愿者捡拾垃圾的视频,深受启发,决定要向志愿者学习,于是马上就行动了起来。现在,他每天早晚都会出门捡拾垃圾,还会协助社区做好分发调查问卷、收取卫生费等工作。
“退休后时间多了,捡垃圾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小区更干净。”徐恭臣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习以为常的小事,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份贡献。他告诉记者,捡拾垃圾的时候,最开心的是收获邻里的赞美,最讨厌的是被蚊虫叮咬,最揪心的是居民不听劝导,最欢喜的是看见干净的家园。
徐恭臣的举动,得到了妻子张富英的支持。结婚41年,张富英一直悉心照顾徐恭臣的饮食起居。自从徐恭臣养成捡拾垃圾的习惯,张富英也很支持,总是想让他多出门,在清洁环境的同时,也锻炼下身体。
“老徐总是不辞辛苦、默默无闻,他的精神最可贵的是‘每天’。”邻居陆文海表示,徐恭臣每天捡垃圾的“小习惯”,大大改善了小区环境,“他是一个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今年1月份,兰荫社区还向徐恭臣颁发了2021年度社区“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社区工作人员俞晓婷表示,徐恭臣作为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他的“小习惯”带动了社区的“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