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注意避寒就温
记者 蒋宇欣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当此时节,气温持续下降,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不仅影响人们的心情,也易诱发各种疾病。中医提醒,小雪时节要学会自我调养。
在饮食方面,中医认为,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可适当多吃一些热量高的温性食物和益肾之品,以滋阴潜阳。如腰果、山药、核桃等,多食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在补肾气的同时抵抗寒冷。还可多吃猕猴桃、牡蛎、橘子、大豆和深绿色蔬菜,这些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助于抵抗抑郁症。
同时,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毒素的吸收,并且有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建议每日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防内热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
起居方面,冬季室内温度偏高,湿度随之降低,高温度低湿度的环境,人易生病,适当开窗通风可以使空气流通并保持湿度,远离干燥和流感。此外,还可使用加湿器或睡前在地上洒水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
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在晚上10点前休息。如果熬夜超过凌晨1点,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睡前可泡脚助眠。泡脚过程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缓解肌肉的疲劳感。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运动能增加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还能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紧张焦虑等不良状态。当然,冬季运动也要遵循个人体质和年龄差异。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运动时应尽量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受到寒冷的刺激诱发急病;老年人则要注意保温,不宜早起锻炼,以免脑供血不足引起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