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作为家长,该怎么引导?
很多家长烦恼,自家的孩子不愿意和好朋友分享玩具,很霸道,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今天,我们从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因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出现,开始慢慢区分“我与他人”,逐渐有了物权意识,他们的这个认识是从“这是我的”开始。因此,他会对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紧,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极大的占有欲和不愿分享的行为。这时,如果作为家人的我们过于强迫孩子去分享,或者是在孩子不愿意分享后,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孩子“小气”的话,很可能就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委屈,甚至会因误解爸爸妈妈帮着外人来抢占自己的东西而闹情绪,让场面变得更加尴尬。
其次,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担心这个东西分享之后,就不再属于他的了,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要让孩子先感受“拥有”,让孩子充分地体会“拥有”所带来的安全感。“拥有”就意味着孩子对这个物品有支配权,他才是这个物品真正的主人。若有人想要他的物品,不管孩子是否在场,我们都应当及时征询他的意见。不管孩子是否同意,都应当尊重他的决定。
分享这一行为需要孩子发自内心愿意,这才能成立。反之不过是孩子迫于家长的威严,而做出的妥协罢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可以在周末组织几对家庭一起外出,带一些他不那么在意的食物和玩具,家长主动带着孩子给在场的人分享美食,引导孩子拿着自己的玩具与其他人交换着玩。当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宝贝真棒,能与小哥哥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和玩具。”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表扬,当家长对孩子的分享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时,也能更好地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他下一次更加愿意去分享。
关于分享的问题,家长们不必因为孩子不愿意而表现得过分焦虑,孩子的成长也并非一蹴而就,很多事情并非是孩子做错一次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孩子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柴婕 横溪镇中心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