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良方”治“未病”
诸葛村构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体系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诸葛村民居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圆满结项。该项目践行“保养重于修建”“预防为主”的文物保护理念,通过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的科学管理措施,及时降低或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实现由注重文物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减少文物建筑历史性、真实性的流失。
诸葛村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300多座,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一直以来,兰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确立了“存古、复古、用古、兴古”的工作思路,重点打造诸葛村民居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开展了有益实践。
据介绍,诸葛村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巡查评估、专业检修和专项监测等,建立了多方共维的管理机制。由国家文物局把握预防性保护项目走向,组织开展预防性保护方案评审、第三方现场检查项目推进情况;浙江省文物局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协调多方,推进项目实施;兰溪市文物局对项目进度进行具体把控,指导专业检修,参与项目管理;第三方技术单位浙江省古建院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村级层面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参与预防性保护定期巡查、确定检修内容,确保检修质量。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做好村庄保护工作,诸葛村还专门设立了村级文保室,内设古建组、修缮组、工程管理组,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管理优势。“村级管理与村民沟通更为顺畅,有利于开展巡查、检修等各项工作。文保室的工作人员同样也是村民,通过他们传达预防性保护理念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葛坤亨表示,基层自治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古村落常态化专业修缮队伍的壮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让古建筑营造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文物保护有了良性循环机制。
截至目前,通过民居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诸葛村共检修了33处文物建筑,使文物建筑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保护,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得到了传承,形成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共生、村民与村落共存的和谐局面,走出了一条“以村集体为主导、村民人人参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保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