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第03版:民生

一个偷偷拿 一个快速接

这个怪异的交易举动牵出了一条犯罪链条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董泽琪

导报讯 非法猎捕、出售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平衡,但总有人为一己私利以身试法。前不久,兰溪公安通过循线追踪及全链条打击,成功破获一批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

兰溪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联合市场监管局在兰溪某农贸市场开展日常检查时,一家水产摊位前的一幕,吸引了民警的注意。只见老板娘向四周看了一圈后,从摊位底下偷偷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一名中年女子迅速接过袋子,转头便准备离开,两人并无过多言语交流。

看似有些怪异的交易方式,引起了民警的警惕。于是,民警快步走上前,拿过黑色塑料袋,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竟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鸮。而在摊位一角的另一个黑色袋子里,装着一只华南兔,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民警还在这个摊位的冰冻仓库里,查获华南兔死体32只。

警方当即立案侦查,并连夜对经营该摊位的夫妻陈某和鲍某进行审讯。据交代,两人平时在菜场做水产生意,2021年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收购一些“散客”上门售卖的野兔,然后转卖给其他商户,从中赚取差价。陈某主要负责联系收购、出售的买卖方,鲍某则负责将未能及时转手卖出的野兔宰杀后藏进仓库进行冷冻。经查,仅一年多时间,两人已非法获利3万余元。

兰溪公安迅速成立专案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开展证据收集工作。最终,在民警的循线追踪、深挖细查之下,一条“狩猎—收购—运输—贩卖”的完整犯罪链条浮出水面。以陈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线上网络联系纠集野味贩子,以“低买高卖”“买进卖出”等方式,从一些农户手中收购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再采取客车运货、当面交易等方式,将野生动物贩卖给下家分销,进行非法牟利。

如此大肆收购、贩卖野生动物,且作案方式隐蔽,涉及人员众多,涉案金额较大,严重破坏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兰溪公安雷霆出击,分为若干抓捕小组,同步开展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获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死体47只、活体草鸮1只,累计收缴捕兽夹等禁用工具171件,一举打掉该犯罪团伙,成功将犯罪链条连根拔除。

目前,陈某、鲍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及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