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根绳,向光奔跑
人人都想跑第一,他们却只想当个陪跑
10月29日,2023成都马拉松比赛中有一群身着橙色服装的跑者,他们速度不快,总是两两一组,彼此手腕间的那条绳子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支由视障参赛者和陪跑志愿者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在陪跑绳的引导下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漫长奔跑,最终顺利完赛。
今年51岁的李中书是一名视障跑者。2017年,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李中书克服恐惧,走出家门开始跑步,“通过跑步身体比原来好多了,心情也更好了,还交到很多朋友”。这次是李中书第三次参加成都马拉松。
成家麟是李中书的陪跑员,这对跑步“搭子”年龄加起来有122岁了。他们已经搭档了3年,为了更好地在比赛中形成默契,今年71岁的成家麟几乎从不缺席跑团每周六的固定训练,两个人在训练中相互磨合步频及节奏,成家麟还通过戴上眼罩练习“导盲随行”,身临其境地去理解视障者的需求。
成家麟是个运动达人,年轻时他完成了环中国骑行,2008年,他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虽然当陪跑员会让自己的完赛成绩受到影响,但成家麟并不在意,“能帮助他们顺利完赛比我自己跑更有意义”。
因为视力一级残障,53岁的视障跑者王克泉以前很少出门,“那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日子过得没得意思”,后来,担任志愿者的女儿鼓励他参与跑团活动。
第一次训练时他3公里几乎都是走下来的,第二次慢慢尝试5公里慢跑,后来就慢慢跑得远了,“虽然看不到,但我能感受得到”,王克泉说,跑步带他“看”到了城市的许多风景。
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还有很多人。加入跑团三年来,陈霞每周六都会雷打不动地早早起床,带上跑团的陪跑绳、队旗等物品来到场地陪着训练。
陈霞的本职工作是园林工程,通过多年的志愿工作,她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希望可以把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得更好,让更多的视障者可以走出来、跑起来”。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