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第06版:教育汇

“开局”50元 打工15天

25名学生赚了9926.28元全都捐了

记者 徐正达 见习记者 徐 填

导报讯 本报7月18日6版刊登了《行知学院25名学生在成都开启暑期实践特别挑战活动——50元生活15天 每3天换一份工作》。如今,他们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兰溪。

“您好,我们是‘50元生活15天’的暑期实践队,想问问您这还招人吗?”15天里,25名学生在成都街头挨家挨户询问,寻找日结兼职机会。

“对于我来说,这15天就像亲身经历了一场电影,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叫成长。”学生李友琪告诉记者,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体验了卖报纸。她因为性格内向,刚开始只能依靠打工店里老板的帮忙推销,勉强保住购买报纸的本金。后来,她敢于走上街头大胆吆喝,还和外国友人成为朋友,这也是她打开心扉的一次挑战。除此之外,李友琪还在此次活动中担任了宣传委员,但她从来没接触过宣传方面的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同学的帮助下,她从“新手小白”逐渐成长为“宣传能手”。

一路走来,从发传单到茶楼服务员,再到后来的家教、烘焙师助理等,他们经历了被老板放鸽子、拒绝的情形,也差点被诈骗。

“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一次次被拒绝,我甚至都记不清被拒绝了多少次。”学生刘云逸说。

面对一次次的拒绝与挫败,大家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互鼓励,不断调整策略。“我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街头巷尾的小店到高楼大厦里的大公司,无论是线上招聘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应聘,我们都投过简历。”学生赵胤祺说。

在获得工作机会后,他们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中,感受着工作的不易。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责任与担当,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更加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收入。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对于第一天坐了3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还历历在目。出发前内心的忐忑、紧张和不安,久久不能忘怀。不过,成都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无比美好的,很多温暖的小故事悄悄在我的心里被储存了下来。”学生黄晶晶说,这15天,她不仅深切感受到了成都的城市文化底蕴,也被成都人的热心与温情深深感动。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活动中赚到的剩余“工资”,捐给了成都市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在中华慈善总会立项的公益项目,共计捐赠9926.28元。这些爱心捐款将用于“宝贝不孤单”——社区心智障碍特殊儿童手绘文创脱贫计划项目,为自闭症等社区心智障碍特殊儿童提供脱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