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第07版:万象

“废墟探险”吸引年轻人打卡,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光线昏暗、场景阴森、草木间小鸟突然飞起……近年来,网络上掀起一股废墟打卡风。记者采访发现,为了流量,一些网络博主进入废弃建筑拍照、拍摄短视频并在平台上分享,引来众多网友关注。然而,这类废墟打卡暗藏安全隐患、法律风险,亟待予以引导纠偏。

“之前可以随便进入,现在已经被挡板围住了,听说之后会被拆掉,想去拍照的小伙伴们要抓紧时间”……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用户分享了在广西南宁市一处废弃建筑内打卡的视频,视频中,博主用各种道具营造恐怖氛围。不少爱好者被吊足胃口,在既害怕又期待的好奇中奔赴而来。

循着指引,记者在南宁市良庆大桥南侧的邕江边看到一栋废弃厂房和几根残存烟囱。厂房墙壁上画满了各式涂鸦。周围野草肆意生长,随处可见尖尖的石头,一些裸露在外的钢筋在风雨侵蚀后锈迹斑斑。来到二楼,只见地板多处坍塌,稍不留神便容易跌至一层,安全隐患较大。

在此巡逻的一名保安介绍,平时经常有年轻人进进出出。他们多是团队行动,把围挡破坏后进入内部涂鸦、拍照打卡、拍视频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年轻人对废墟打卡情有独钟,哪怕明知有危险,也乐此不疲。

“我去过不少废墟。”废墟探险爱好者张乙(化名)说,这些地方确实存在一定危险性,他也曾几次遭遇擦伤、摔倒跌伤等意外,但还是很享受那种刺激的感觉。不管是照片,还是短视频,都容易在网络上爆火,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说,这些废弃场所景色比较特殊,往往有荒凉感、工业感,拍出来的视频、照片风格鲜明,有的甚至成为“流量密码”。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打卡废墟受伤事件时有发生。今年8月,有游客进入山东烟台养马岛一栋废弃建筑里打卡拍照,不慎意外跌落摔伤,被困于3米深的建筑物墙缝中间。今年初,一名年轻人到网传某“废弃”火车站打卡拍照,爬上车厢顶部被高压电弧击中坠落,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事后证实,该火车站并未废弃。

记者以“网红”“废墟”等为关键词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发现,大量“打卡废墟”视频、图文在网上走热。在拍摄场所上,废弃商场、学校、酒店等较为常见;有的博主甚至探访废弃医院、寺庙、陵园等较为特殊的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博眼球,不少类似视频刻意制造迷信、恐怖气氛。“神秘仪式”“鬼魂”……在一些视频里,博主为了增强恐怖氛围,不时在解说中“添油加醋”,以博取更多流量。

姚华说,这类故意塑造恐怖氛围的废墟探险视频,不少内容违反科学常识,带有迷信色彩,会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此外,擅自闯入废墟打卡或涉法律风险。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蕾介绍,如果网络博主私自进入有保安看守的废弃厂房,或到上了锁、有封条的废弃建筑物内探险、打卡,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非法侵入。虽然是废墟,很多场所还是有产权单位的;如果以破坏围栏、门窗等方式进入废墟,或者探险时故意毁坏物品,可能因损坏公私财物触犯法律。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