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正当时 药补食补两相宜
记者 邵 琳 蒋宇欣
冬至到了,气候寒冷,进补成为不少人的养生首选。如何通过恰当的进补来调养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这也成了不少兰溪市民关心的话题。
昨天,记者走访童家菜场和青松市场等地,发现多家羊肉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在青松市场老徐羊肉店,店主徐马荣向记者透露,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羊肉销售的旺季,尤其是天气转冷后,购买羊肉以温补身体的市民明显增多。
《本草纲目》中提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换言之,羊肉有助于温暖脾胃、补肾气、益气血、强身健体,特别适合因体质虚寒、阳气不足而导致的冬季怕冷、手脚冰凉、腹中冷痛、易生冻疮者食用。
“冬日进补,羊汤是首选。在寒冷的冬日里喝上一口,既暖心又暖胃。”前来购买羊肉的市民叶建强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在冬天吃羊肉,平均每周要吃两三次。
除了羊肉店生意兴隆,红枣和枸杞也成了冬季食补清单上的明星产品。在童家菜场孟冬炒货店内,红枣和枸杞的库存量充裕。“红枣具有健脾胃、养肝补血等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在冬天食用。红枣与枸杞搭配使用,可养血补血、治疗体质虚寒。特别是红枣,我们进货的时候会多进一些,一次进十几箱,大约十来天就能卖完。”店主孟冬说。
除了食补,利用中药材调理身体也是冬日进补的重要方式。在市人民医院国医馆内,不少市民正在咨询,希望通过专业的医疗建议,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寒冷的冬季调理身体,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陈倚天表示,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学认为,在冬季比较适合进补,因为冬季时令主收藏,是调补机体、养精蓄锐、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在补益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陈倚天介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人的虚证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少言懒语、乏力;阳虚的人在气虚症状的基础上可能还有怕冷、手脚冰凉、夜间起夜或大便稀溏等症状。气虚阳虚人群可以食用羊肉、鹿肉、鸡肉等偏温性的食材;气虚者可加入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阳虚者则可加入生姜、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物。
阴虚的人容易出现眼干、口干、大便干,甚至潮热盗汗等症状;血虚的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特别是贫血、血色素偏低的人,以及月经量多的女性,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这类人群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甘平的食材,如老鳖、老鸭、鱼等,并加入一些补阴的药物,如百合、麦冬、银耳,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熟地、大枣等。
进补需适度,要保持平衡。“补要缓慢地进行,以扶助机体的正气,结合锻炼和饮食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体质。”陈倚天说,补益的程度也要适度,补益过多会导致上火,而过于滋腻的滋补药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科学进补,陈倚天推荐膏方。他介绍,膏方是由多种中药经过慢火煎煮浓缩而成的膏状制剂,实际上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的,一人一方,针对性非常强,这对于慢性病调理、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