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涧:监督员“上岗”,守护舌尖上的“梅”好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打造一个品牌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毁掉一个品牌只需几年”“大家一定要全面聚焦杨梅质量安全,把关好每一颗杨梅的质量安全”……昨天上午,在兰溪市马涧镇马坞村,监督员马利锋穿梭于杨梅林间,言辞恳切地向梅农传达着质量监管的重要性。
作为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的核心主产区,马涧镇杨梅栽种总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0.5亿元,带动镇域梅农增收30%以上。其中,大棚杨梅种植面积3500亩,是全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我们马涧杨梅口感不错,名气也不错,可不能干傻事,给自己的品牌抹黑。”梅农马良富拥有十多亩大棚杨梅,栽种了东魁、黑炭等优质品种。近年来,随着当地对杨梅质量管理的日益重视,马良富不仅感受到了杨梅价格的上涨,更见证了品牌价值的提升。他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杨梅不愁卖,而且价格还很高,这都得益于我们对品质的坚持。”
“距离大棚杨梅上市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通过上门宣传,上山巡查杨梅生产基地是否存放农药等情况,及时处置违规行为,保证上市杨梅质量安全。上市之后,我们将与专业的抽查员紧密合作,定期前往农户家中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农户销售的杨梅是符合安全标准的,让市民吃上‘放心梅’。”马利锋说。
好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监督员的“上岗”,正是马涧镇加强杨梅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杨梅品质优良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让每一颗杨梅都经得起检验,该镇启动2025年杨梅质量安全“利剑护梅”专项行动,联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多方力量,通过“宣教造势、巡查堵漏、检测提质、执法亮剑”四维发力,实现安全管控体系化,构建“镇村联动、人技协同、产销闭环”监管网络,织密杨梅质量安全防护网,推动品质品牌溢价提升,助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