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第06版:芥子园

缅怀母亲

母亲辞世即将30周年了。每年清明节临近的日子,都会勾起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母亲生前那些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脑海里浮现。

那年,我在出差途中得知母亲在乡下辞世的噩耗。那是30年前的4月8日,单位让我去成都参加工作会议,途中经过我羁居在上海的家,已买好了第二天的火车票。那天下午,妻子突然提前下班回来,手上捏着份电报,心情沉重地说:“妈妈过辈了,你单位来电报要你马上返回兰溪。”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十分震惊,我不知所措。妻子劝我赶快准备,一家人顾不上吃晚饭,急匆匆上了火车站,登上了返乡的列车。一夜颠簸,百感交集,真正体会到了“奔丧”两字的含义。

第二天赶到兰溪,看到闭目安卧的母亲,我不禁潸然泪下。妻子泣声喊着:“妈妈啊,您都没有和我们一起过段好日子,怎么就走了啊?”

妻子泣声重复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参军入伍,离开母亲的二十几年中,只陪过母亲几天。一次是妻子带着母亲到部队探亲时小住过几天。另一次是军干部处派我为杭州籍一位转业干部完成安置工作,任务完成后,我曾请探亲假回兰溪,带73岁母亲到杭州玩了一趟。算起来,我真正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日子加起来不到百天,母亲在乡下的日常生活,全靠兄姐们照料。

母亲是兰溪西乡的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她16岁和我父亲成亲,父母共生养我们兄弟姐妹9个。那时候,要把我们这群兄弟姐妹拉扯大,除了父亲的勤劳、善良、节俭之外,离不开母亲的巧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母亲除了日常操劳,她一生很大精力都用在了全家人的穿着上。我记得每年重阳节后,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过年都能穿上新鞋,母亲就要将一些旧衣破布用浆糊拼贴在木板上晒干,作为剪鞋样底用,然后开始垫鞋底,再用早先就搓好的荢麻线纳底。母亲纳好的鞋底是用大竹篮子装的,一到腊月,在脚底放个火炉,插着烙铁,把滚好边的鞋帮烫平整,最后将鞋帮上在鞋底上,用木樨樨好。完成这些工序,有时母亲要忙到夜里鸡叫甚至天亮,只为我们兄弟姐妹过年都能穿上一双合脚、漂亮的崭新布鞋。

我的棉袄也是母亲做的。我上初中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凭当时每户发的一本购货卡,到水亭供销社棉花卡上登记赊账,称得3斤或5斤棉花,夜以继日地纺成纱,然后返还供销社换得手工钱。日积月累,靠这些钱买来细兰布和格子里,给我做了件当时上档次的新棉衣,那件棉衣一直陪我读完初中,直到参军。这也让我对孟郊《游子吟》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能感同身受。

母亲心地善良,待人热心,被乡邻亲切地称为“热心肠”。当时的乡政府就设在我们村,所辖的一二十个村的农会干部,时常要到我们村的厅上来开会。母亲都会在家里用陶茶罐烧好开水,装上那把龙泉产的瓷茶壶,将开水端到开会的地方。

每到夏天,我看到母亲每天总是早早地起床,烧上一大锅开水,再放进些茶叶,然后用浅缸盛好,以便让双牌、诸葛方向到水亭赶集的乡邻路过时,来我家歇歇脚、喝口凉茶。当时,双牌志棠方向有户人家,时常担着木柴到水亭赶集叫卖,看到我母亲待人这么热心,就一定要认我母亲做“干妈”。就这样,这户人家如亲眷一样,和我家往来走动达半个多世纪。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也热心待人、勤奋刻苦,上中学后还曾当选为学校首届学生会主席。1961年初中毕业后,我响应祖国召唤,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空军标图员。1962年,因各项工作表现出色,19岁的我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经常写信告诉父母参军后在部队取得的进步。不久,我弟弟也参了军。也正因为此,那时的公社、区或县开妇代会、人代会,母亲还被选为代表或特邀代表,被参会人员亲切地称为“光荣妈妈”。

1985年,我转业回到故乡兰溪,先后在物资局、驻杭办等单位工作,后在发改局退休。

母亲待人热心,心地善良,影响我一生。我退休后,生活很充实,也做了些事:

一是把故乡的宗谱修起来。我们河伯堰的方姓宗谱,还是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修的,已有103年没有修续谱了。退休后,我和理事会成员一起,着手把谱修了起来。

二是我把自己撰写的人生经历书稿,于2017年集结出版,书名为《履痕叙真——一个农家子弟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影》。

三是我还找到了入党介绍人王文堂。我对介绍我入党的两位介绍人永生难忘,一位是一直有联系的副指导员董正常,他是宁波人,另一位是排长王文堂。那时,我只知道王文堂是山东人,他于1964年转业离队回家乡,从此失去联系达半个世纪。我通过《沂蒙晚报》写了篇“我的老战友你在哪里”的寻人文章,不想竟找到了。他是蒙阴县人,那是孟良崮战役所在地。找到后,我携妻子带上兰溪的土特产,专门去拜访他,双方都非常开心高兴。

四是每到夏天,当我看到市区的园林工人冒着酷暑,起早贪黑为树木整枝、浇水时,我就会联想起母亲烧好凉茶送乡邻的情景。母亲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我要把这份心意传承下去。近些年,我每天省下一元钱,每年夏天时拿出365元钱,用来给园林绿化工人买西瓜,让他们解解渴。这份心意,我会继续下去。

常言道:父母给予子女的,就如一条长河,而子女孝顺父母的,仅仅是河流中的一段。我撰写这篇小文,也算是河的一段,以寄托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情思。 方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