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第04版:融媒号 乡村

家乡特产“走出去” 幸福生活“种出来”

兰溪新农人探索乡村振兴“新玩法”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天上午,走进兰溪市卧龙源水产养殖基地蚌车间,工人们正戴着橡胶手套,用镊子夹起一片比指甲盖还小的细胞小片,与珠核对齐后精准植入母蚌的外套膜。“这个毫米级的‘外科手术’,是孕育珍珠的关键一步。珍珠蚌放池塘养几年,就能收获又大又亮的珍珠了。”基地负责人张俊达说。

近两年,珍珠“出圈”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时尚单品。为提高养殖效益,这位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农创客,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水上耕作”模式。“过去是平面撒网,现在我们通过立体分层养殖技术,形成了‘一田多用、一水多养’的循环农业体系。如今,随着新一季珍珠养殖的开始,也代表着上一批珍珠蚌迎来了收获。”张俊达介绍,目前整片水域的养殖计划将持续到11月份,珍珠蚌养殖数量达几十万只。在“水上耕作”的基础上,基地还积极拓展“珍珠+”产业链,游客们可以登上养殖船,体验“水上开蚌采珠”、制作珍珠饰品的乐趣。这些文旅融合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青年入乡当起新农人、网络直播带火乡村游、“乡村CEO”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当科技创新为农产品插上腾飞的翅膀,兰溪的田间地头也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农人。他们带着城市的工作经验、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回归乡土,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面貌。

今年27岁的周毅涛曾从事设计和采购工作,2023年回到女埠街道接手父亲的枇杷园后,立即着手产业升级之路。建设现代化大棚、严格品控流程,他成功打造出单果售价高达300元/公斤的精品枇杷。细心的他还重点改良了产品包装,创新采用透明设计,让消费者直观看到鲜果品质。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周毅涛为每个礼盒配备湿巾,解决了枇杷食用后粘手的问题。此外,他还开发了枇杷膏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另一位转型成功的90后农创客胡斌,原本是一名建造师。2013年,他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回到兰溪创立了兰溪市鸣远果蔬有限公司。针对当地菜农“会种不会卖”的困境,他推出“种苗+收购”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优质辣椒苗,再以保底价收购成品。这一模式既保障了农户收益,又为公司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来源。如今,他打造的剁椒酱在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不仅带动了30多位村民就业,更让当地辣椒种植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兰溪先后出台《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条》《青年农(乡)创客补助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加大返乡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奖补力度,高效解决农业人才创业创新的融资难题;成立农业产业人才联盟,推进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启用农创客创业创新孵化园,全力构建“引进、培育、服务”全链条,为“新农人”施展才能提供充足空间。

兰溪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年轻“农创客”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45岁以下农业创业者占比高达91.3%。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青春活力,更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他们用实践证明,农业可以是一个充满科技感、时尚感和获得感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