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第04版:融媒号 乡村

从“卖稻谷”到“卖风景”

上李村:稻田焕新书写共富新故事

记者 吴金泓 通讯员 雷静怡

导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兰溪市香溪镇上李村,只见2000多亩稻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浪,这片曾经的“粮食仓库”正经历着向“村景打卡地”的华丽转身。上李村通过“稻田+旅游”“数字+农创”“生态+工坊”的多维融合模式,让传统农业资源焕发新生机。

“以前我们卖稻谷,现在我们卖风景。”这句村民口中的口头禅,道破了上李村的蜕变密码。返乡创业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寅通带着在义乌经商的闯劲,带领村两委用废旧木料、秸秆手工打造“稻谷桶”“爱心稻圈”等景观,在田间地头搭建“我爱上李”主题打卡点,让每亩稻田都升级为可观赏、可体验的田园景区,实现了从粮食产地到网红打卡点的转变。

在抖音直播间里,杨寅通化身“村播”,持续分享稻田四季、手作工艺和乡村故事。网友不仅能看到秸秆变草席、稻壳成燃料的“变废为宝”魔法,更被“人人都是改变乡村的力量”理念所打动。该村将直播收益全部反哺于村庄建设,形成“书记带头播、村民齐宣传”的数字助农图景,让千万网友通过镜头看见上李村蜕变的同时,用数字流量为乡村发展“引流”,开启了流量增收新模式。

在上李村稻虾共生示范田,即将开放的钓龙虾体验项目,让“一水双收”的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无缝衔接;在“李想家”共富工坊内,10余名妇女正熟练地进行手工编织,在家门口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年人均增收超2.4万元。从田间地头到共富工坊,上李村的“共富经”越念越活,构建起“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增美”的良性循环,多元业态激活了共富新动能。

从传统稻田到村景打卡地,从“卖稻谷”到“卖风景”,上李村的实践证明,当传统农业插上创意、数字与共富的翅膀,绿水青山不仅能成为美丽家园,更能转化为百姓富足的金山银山。如今的上李村,正沿着“产业强 乡村美 农民富”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书写共富故事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