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第06版:教育汇

“绘”说“画” 记童年

西山幼儿园大班幼儿自主筹备毕业画展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西山幼儿园操场变身童趣艺术殿堂,一场由大班幼儿自主筹备的“绘”说“画”毕业画展,吸引全园师生与家长驻足。这场融合多元创作形式的展览,既呈现孩子们的艺术创想,更成为记录童年成长的特殊仪式。

展览筹备期间,大班幼儿以水彩、黏土、废旧纸箱等为媒介开展创作。有的用绚丽色彩勾勒心中的童话场景,有的将彩色黏土塑造成灵动小动物,还有的将纸箱裁剪涂鸦为立体房屋。在作品《过家家》中,童文昊等幼儿用纸板搭建“猫窝”,搭配LED灯与编织秋千,甚至用橡皮泥制作“禁止进入”标识,细节处尽显生活观察。另一组作品《彩虹城墙》则融入树叶、粉签等自然材料,构建出可“举办野餐”的幻想空间。“我们鼓励孩子用熟悉的材料表达感受。”活动负责人介绍,创作过程中幼儿自发讨论分工,如鲍强伊等幼儿合作设计“哪吒广场”,用泡沫球制作战车、方纸搭建汽车站,展现出较强的空间规划能力。这些作品不仅承载对幼儿园生活的眷恋,更通过《我心目中的小学》等主题,流露对未来的憧憬。

开展当日,30余件立体作品按主题陈列于操场展台。小班幼儿穿梭于“艺术长廊”时频频发出惊叹,家长们则用手机记录下孩子的创作瞬间。在“小小解说员”环节,孩子们站在作品前自信讲述创作故事——有的分享如何用黏土包裹房子模型,有的解释为何在猫窝顶部设计“小脸”装饰。这种“创作+表达”的双重展示,让观展者直观感受作品背后的思维过程。展览特别设置“亲子创作区”,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作冰箱贴等小物件。“孩子能清晰说出作品的每个细节,这比画作本身更珍贵。”一位家长在留言簿中写道。现场还同步展示幼儿创作手记,如张悠扫记录的“用垃圾机制作花朵”等童趣文字,成为理解作品的重要注脚。

“从材料收集到展区规划,幼儿全程参与决策,部分孩子甚至主动设计邀请函,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锻炼动手能力,更通过解说环节提升语言表达与自信。”园长方园表示,那些凝结着童真与创意的画作,既是童年时光的珍贵注脚,更预示着孩子们将带着这份艺术表达的勇气,在成长路上继续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