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城市微更新“绣”出市民幸福感
记者 蒋宇欣 林剑超
导报讯 昨天清晨,走进位于兰溪市区的和平公园,乔木葱茏,花草摇曳,72岁的李大爷与老伴如往常般沿着公园步道散步。“这公园就像我们的‘老邻居’,如今越来越活力焕发了。”李大爷笑盈盈地说。
和平公园建于2002年,是老城区主要的健身活动场地之一。然而,受限于场地,公园内的休闲空间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对公园进行了微改造。其中,在公园东北角,已初具规模的市民休闲小广场便是改造项目之一。这里不仅重新铺设了地砖,改造了绿化,还增添了各类健身器材,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
“以前找个歇脚的地方比抢座位还难。”正在压腿的68岁市民杨金生拍了拍身旁的座椅,“现在椅子多了,下雨天我们也能来打牌唱曲儿。”他的话引发了周围老人的共鸣,“健身器材都是新的”“小孙子有地方玩耍了”……点赞声中,流露出的是老人们对“老公园”的深厚情感。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专挑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下‘细针’。”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管理处主任董卫平指着改造前后的对比图介绍道,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行动,和平公园的活动空间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同时,以“局部美”推动“全域美”,提升了城市品质,树立了城市形象。
城市微更新,既是贴近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发展工程。近年来,兰溪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和拆违腾退的空地等,重点在老城区、中心城区周边选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空间通透、植被茂盛、景观多样且功能复合的公园城市新空间。
每天傍晚,振兴路与永顺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十分热闹,孩子们欢快地玩着滑滑梯,大人们则在一旁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以前带孩子出门,最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玩,现在这里设施齐全,我们大人也能在旁边歇歇脚。”市民陈慧感慨地说。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兰溪的“微更新”正悄然改变城市的肌理。为满足群众需求,兰溪在改造过程中积极落实适老化、儿童友好等要求,巧妙融合生态环境、公共空间、历史文化、绿色环保等要素,充分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的是细节,暖的是人心。这些‘小而美’的城市空间,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提升城市宜居性的生动注脚。”董卫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