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第01版:头版

兰溪完成20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改造提升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晚,外卖骑手江佳蔚的手机弹出最后一单送达提示。他摸了摸发烫的手机,跨上电动车拐进位于兰溪市区丹溪大道中国石化溪西加油站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

推开门,空调的凉意扑面而来。江佳蔚熟练地把手机接上充电口,在软椅上舒展酸胀的腿:“以前最怕手机没电,现在兰溪的驿站就像‘移动充电宝’,我跑单半径都敢扩大两公里。”

不大的空间里,藏着最细腻的关怀。为更好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备了微波炉、冰箱、充电设施和矿泉水等,并贴心设置了阅读区、洽谈区、休息区等多功能区域。

放眼全市,这样的“温馨港湾”还有很多。为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难等“四难”问题,兰溪市总工会秉持“户外劳动者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精准选址布局,依托社区、商圈楼宇等,打造了88个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并在具备条件的站点推进24小时全时服务,让更多户外工作者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服务不止于“不打烊”。“在满足户外劳动者累可歇脚、渴可喝水、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急可如厕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适时开展普法宣传、免费理发、义诊等各类活动,升级多元化服务,不断提升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将其打造成暖人心、聚人气、有温度、展形象的工会服务新阵地。”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施伟说。

当天上午,在兰荫路的“兰工驿站”,律师正一对一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提升劳动者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增强其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今年,市总工会按照省民生实事建设标准,已完成20个站点的改造提升,增设了法律服务项目。职工可通过扫描驿站内张贴的二维码或拨打电话,进行法律咨询。“不仅在线上,我们还安排律师每周一天在兰工驿站坐班,现场提供法律服务,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职工群众身边。”施伟翻开记录本:“仅上半年,就通过驿站解决了26起劳动纠纷,分发普法资料2000余册。职工们现在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去驿站问问’,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从“有地方歇”到“有温度待”,从“基本保障”到“全面关怀”,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正用一盏盏不熄的灯,织就一张覆盖城市烟火气的“幸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