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女儿回来了,你们在天上肯定能看到吧”
何嫦媛:三十余载寻亲梦 万里思念终团圆
记者 徐正达/文 张 恒/摄
导报讯 7月5日,一场感人至深的认亲仪式在兰溪市兰江街道厚仁村温情上演,69岁的何嫦媛在寻亲志愿者的陪同下,与失散多年的亲人相拥而泣,为自己跨越30余载、相隔万里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姐姐,我终于找到你们了”“到家了,回来了就好”……当天上午,刚下车的何嫦媛,便与在村口迎接她的84岁姐姐田富妹抱在一起,边上的亲属也都泣不成声,紧紧相拥。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这感人的认亲场景所触动。
在厚仁村老宅,何嫦媛第一次见到了亲生父亲的照片。看着照片中那张与自己极其相似的脸庞,何嫦媛热泪盈眶,不禁失声痛哭:“爸爸妈妈,女儿回来了,我找到姐姐了,你们在天上肯定能看到吧!”
何嫦媛与亲人团聚的背后,是一段跨越乌鲁木齐与金华两地、一波三折的寻亲记。何嫦媛从小就跟随养父母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小时候她一直以为是父母亲生的。“养父母待我可好了,小时候吃穿都没短缺过,有时候隔几天就能吃一顿白面馍馍,甚至在我生日的时候,他们还给我穿上小西装,带我去照相馆拍照。”何嫦媛说,直到她23岁那年,在一次跟养父争吵的过程中,养父无意间透露出自己不是亲生的。
“刚开始知道自己是抱养的,当时特别震惊,宛如晴天霹雳。”何嫦媛直言,当时,她对于寻找亲人也特别抗拒,认为“爸妈都不要我了,还找他们干什么”,但是见亲生父母的想法也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坎。直到30多年前,何嫦媛的养父母相继去世,她才开始走上漫漫寻亲路。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何嫦媛确定她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浙江金华被人领养到新疆的。2007年,她第一次孤身来到金华,找到金华的媒体寻求帮助。此后10多年来,她曾6次从新疆赶到金华,其间也有不少线索给了她无限希望,但通过DNA鉴定,结果都令人遗憾,没有一个家庭配对成功。
“我们找到了你姐姐,你们的DNA比对成功了!”今年6月,接到兰溪志愿者的电话后,何嫦媛哭了整整一天,本想立马飞到亲人身旁,但是家中还有年幼的孙子需要照顾,不能立即离开。7月4日,安顿好家人后,她坐上了乌鲁木齐飞往义乌的飞机,最终在兰溪老家跟亲人相认。
“过了这么多年,还能相认,真的很不容易,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工作委员会公益寻人寻亲部兰溪服务部负责人吕贤贞告诉记者,她是从2020年开始介入何嫦媛寻亲工作的。当时,何嫦媛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她与兰溪的一个名叫“黄立”的人有同一祖先,因此,何嫦媛便开始联系兰溪当地的志愿者帮她寻找亲人。
据吕贤贞介绍,5年间,她们足足翻阅了6次“黄氏族谱”,从与“黄立”有亲属关系的人入手,采集DNA血样,走遍了兰溪的20多个村庄。今年,她们在兰江街道毕家行政村何夏庄自然村采集村民黄寿祝的DNA后发现,他与何嫦媛存在血缘关系。
“我们通过询问黄寿祝得知,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的一个姐姐出于无奈,将不到两岁的小女儿送了人。目前,他的姐姐姐夫都已经去世,大外甥女也已经84岁了。”吕贤贞表示,她们了解情况后,立马采集了黄寿祝大外甥女田富妹的DNA样本。经过比对,确认何嫦媛与田富妹为全同胞关系,即两人是亲姐妹。
“感谢志愿者,感谢警察同志,感谢媒体朋友,我今天能够圆梦,离不开你们的帮助,再次谢谢大家。”亲人团聚的时刻,何嫦媛也不忘在现场向一路走来帮助过她的人一次又一次地表达感激之情。何嫦媛说,虽然父母已离世,但自己会常回来看望这边的亲人,加强联系多走动,让这份迟到的亲情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