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第03版:民生

近10年来最短“三伏天”

昨日已入伏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暑气渐长,三伏已至。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起入伏,8月18日出伏,全程仅30天,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垄断”,成为2015年以来最短的三伏天。

“三伏天”是小暑至处暑之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闷热感最突出的时段,因“伏”有“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寓意而得名,由初伏、中伏、末伏三部分组成。其中,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则因年份不同为10天或20天,因此总时长分为30天(短三伏)或40天(长三伏)。

那么,30天的伏天会不会比往年40天的伏天凉快?未必。伏天时长与炎热程度无直接关联。伏天的实际炎热程度是由副热带高压位置、太阳辐射强度、地表湿度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尽管今年伏天较“长三伏”缩短了10天,高温闷热的体感未必弱于往年。

入伏后,天气系统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