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突破 助力发展
兰溪文化工作交出“期中成绩单”
记者 汪雪吟
导报讯 “再三好”市民夜校、暑期非遗研学游、“阅”享一“夏”阅读周……近日,兰溪各类文化活动火热开启,从知识学习到趣味体验,多元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生活。
今年上半年,兰溪在文化领域多点开花,在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以创新性举措激活文化传承与发展动能,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兰溪新发现文物165处,数量位列金华第二。一方面,兰溪积极创新保护机制,联合公安局、法院成立文保警官、文保法官工作站,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文物修缮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去年的9个修缮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的3个项目正在有序施工。值得一提的是,“兰冶·1958”工业遗存博物馆已完成概念设计,并在市发展大会上亮相,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拉开了序幕。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窗口。今年1至6月,兰溪各博物馆人气十足,共接待观众超17万人次。“跟着兰博游兰溪”护照打卡活动吸引7000余人次踊跃打卡,新增的8件(套)文物捐赠填补了3项藏品空白。此外,3家乡村博物馆完成展陈改造,正待上级验收,它们进一步梳理完善了乡村文化脉络。
在文化艺术创作与交流领域,兰溪积极“走出去”“活起来”。李渔戏剧研究院年初远赴孟加拉、泰国开展文化交流,让世界领略中国戏剧魅力;时隔30年,又重返浙江胜利剧院参加“婺剧之约”演出,引发热烈反响。另外,通过“创意无界”文创设计大赛,兰溪征集到361件作品,获奖作品已完成打样,新一批文创产品即将与市民见面。“阅读市集”“童书漂流”等品牌活动不断深化文化惠民。上半年,开展送戏下乡147场、文艺赋美164场,各类大中型文化活动超400场次,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处。
公共文化服务关乎市民的幸福感。兰溪持续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人民医院儿童院区、妇保院合作设立“童心阅读角”,联合公安、学校打造警群兰图分馆、校园图书分馆;联动社会力量运营文化驿站、悦读吧,并启动“萤火拾光”艺术自习室项目。如今,89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家城市书房等设施通过金华市级审核,上华、赤溪、永昌3个乡镇文化站升级为特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愈发完善。
此外,非遗保护体系持续完善,新增非遗项目15项,4家“茶空间”入选金华市级“非遗茶空间”名单。鱼鳞图册专题展厅对外开放,并与浙师大合作拍摄了《鱼鳞图册普及》纪录片。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在文化领域持续发力。”市文广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提升地方戏曲影响力、深化青少年艺术普及、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等,推动文化资源创新转化,让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