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南拳传人章卫平——
南拳像兰江水,表面汹涌,底下却有暗漩
记者 徐 填
导报讯 “南拳的‘刚’里藏着‘柔’,像兰江水,表面汹涌,底下却有暗漩。”7月25日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在兰溪市钱江水务前广场,已有一位身影在晨光中舞动。这身影便是章卫平,只见他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右拳如闪电般划过一道弧线,以寸劲迅猛击出,带起一阵劲风。紧接着,他的左脚迅速跟进,身体扭转,左拳如蛟龙出海,与右拳形成呼应。
据了解,兰溪南拳已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溪市兰江街道白山村的胡学铨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溪南拳中的七步拳、十字拳等拳种较为有名。
“胡学铨是我的师傅,刚开始接触兰溪南拳的时候,每天练习都很辛苦,师傅又很严格,每招每式都必须做到位。”回想起往事,章卫平说,他学兰溪南拳已经四五十年了。现在,他每天早晨都要练练拳,如果哪天中断了,就感到浑身难受。
章卫平一边介绍一边做着示范,兰溪南拳以“步稳、拳刚、势烈”为核心风格,强调“上下相随、发力顺达”,兼具刚柔并济之美。如七步拳的要领是“咧齿锁喉”“舌舐上腭”“固腰叠骨”等,练习时要头如龙,手如爪,脚如剑。十字拳四门八道、攻防兼备,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少打多,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上肢动作紧密迅疾,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拳掌可连续出击数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要呼喝作声,吐气催力,以增大爆发力。十字拳还讲究贴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
“南拳的劲道,不在皮肉,在骨子里。”章卫平说完,缓缓收势,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归于腰间。他将南拳的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兰溪南拳美名远扬,一批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学拳。“将兰溪南拳发扬光大,这是我师傅一生的心愿。”章卫平说,现在兰溪南拳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了,如果有人愿意跟自己学,他也会全力相授,让兰溪南拳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