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
人大代表护航惠企安商促发展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和监察司法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安商惠企 代表护航”专题活动座谈会上,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带着走访企业积累的“问题清单”和“对策建议”,围绕营商环境痛点展开深度碰撞。
此次活动是市人大常委会“三推两助、双岗建功”助力“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主题活动的关键实践。今年5月,法工委便依托“金代通”平台组织代表深入企业,系统梳理审批慢、协同难等“堵点”。6月起陆续召开的多场专题走访调研,正是要将一线声音转化为破题实招。
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兰江商会会长潘绍声,将商会服务与代表监督深度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政府部门服务效能。”他在座谈会现场直言不讳。通过日常走访百余家会员企业,他精准锁定“审批中梗阻”“部门信息壁垒”等症结,今年已三次提交强化监督建议。“必须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督机制,把‘企业跑腿’变成‘数据跑路’,让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再提升。”这位“企业娘家人”的监督建议被纳入重点督办清单。
与潘绍声形成专业呼应的是律师代表姜国根。凭借服务10余家企业、参与重大破产案件的法律实战经验,他从法治维度开出“药方”:推动公检法司建立涉企案件“办案影响评估机制”,在依法处理案件时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避免“案子办了,企业垮了”。这一建议正是源于其亲历的浙江云山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破产案实践——当时他作为法律顾问兼人大代表,力主优先清偿百余名职工欠薪,既化解群体性风险,又为企业破产重整赢得缓冲期。“职工权益保障是‘止损’关键一步。”姜国根表示,“只有守住社会稳定底线,才能为后续法律程序创造实施空间。”
据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座谈会上收集的专业建议已分类建档。后续将分专题召开多场沙龙活动,由代表当面将问题清单移交部门负责人。10月启动整改攻坚期:简易问题1个月内销号,复杂问题需提交路线图限期推进。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将建立“代表—部门—企业”三方联动的跟踪机制,直至2026年上半年开展整改“回头看”,未落实事项将启动代表专项督查。
从车间厂房到人大会场,从专业岗位到监督席位,潘绍声、姜国根等代表的双岗实践,正是兰溪人大代表的缩影。他们以行业深耕的“火眼金睛”锁定问题,以专业履职的“法治盾牌”守护企业,让“代表护航”成为兰溪营商环境优化的鲜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