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第01版:头版

兰溪积极推进美食统标店创建

一碗牛肉面,在义乌端起“家乡味”与“世界胃”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昨天中午,在位于义乌市福田街道中福广场的邵邵兰溪牛肉面店里,老板娘邵萍熟练地用英语招呼外籍食客。

店里的热气裹着香气在空气中翻涌,手擀面在沸水中翻滚,牛肉与配料在炒锅中碰撞出诱人声响,一碗碗承载着兰溪风味的牛肉面,正从这里走向不同国籍食客的餐桌。“歇业装修半个多月,微信里天天有老顾客问‘啥时候开’,今天一开门,好多人说‘总算等到这口了’。”邵萍穿梭其间,一刻不停地招呼、点单,趁着收餐的间隙,匆匆跟我们说了几句话。

在断断续续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作为兰溪人,邵萍2008年来到义乌做外贸生意,因自己偏爱家乡的牛肉面,又瞅准近年来兰溪牛肉面名气渐长的商机,去年索性开启餐饮创业路,把家乡味搬进了这座“世界超市”。

邵萍的“家乡味”,很快“俘获”了周边写字楼的“世界胃”,饭点一到,收银台的队伍能从店里排到店门口,后厨3位烧面师傅手不停歇。邵萍笑着说,最多时一天卖过300多碗,收工时手腕都抬不起来,但听见客人说“明天还来”,所有累都散了——店里的牛肉汤面、牛肉炒面是爆款,不少外国食客比中国人还上瘾,有的会打包三四份,带给同事分享。

伊朗友人Peyman Kadfard,是店里出了名的“铁杆粉丝”。去年面馆刚开业时,在附近写字楼做外贸的他偶然进店,尝第一口就眼睛发亮:“牛肉香得很,面条有劲儿,比我吃过的任何面都好!”

义乌是全球小商品集散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多名客商常驻义乌,这也催生出多家特色鲜明的餐厅。能在美食云集的义乌,“圈粉”一众食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邵萍的秘诀藏在日复一日的细节里:店里的烧面师傅都是兰溪本地人,熟悉每一道制作工序;食材从源头把控品质,牛肉必须是每天从兰溪新鲜运过来的;手擀面得够劲道,浇头的配方更是不能差一分一毫。“我们不仅要让食客吃到美味,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兰溪美食的用心。”邵萍说。

上个月,邵萍特意给店面做了焕新升级:店招在保留“兰溪日子”美食标识的同时,新增设计更显个性;店内墙上挂着兰溪美食海报,满是家乡韵味。客人等餐时会指着海报问 “这是兰溪的小吃吗?”,邵萍就趁机讲两句家乡的美食故事。来自黎巴嫩的马赫一进门就掏出手机拍照:“环境更漂亮了,味道还是一样好!”他说,装修期间总觉得午餐缺了点什么,“这碗面,已经成了我在义乌的‘习惯’”。

火爆的人气、客人的点赞,增添了邵萍的创业信心,如今她已计划在义乌再开一家分店,让更多人爱上兰溪牛肉面。

一碗牛肉面,一端连着家乡的烟火气,一端连着世界的多元味。邵邵兰溪牛肉面店的红火,是兰溪牛肉面走向更广阔市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兰溪积极推进美食统标工程,推动兰溪牛肉面的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统标不是复制,是守住‘兰溪牛肉面’的根,再让每家店长出自己的个性。”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产业指导科科长陈馨介绍,今年新增的30家统标店,加上此前的270家,全国累计300家门店里,越来越多像邵邵面馆这样,在保持兰溪元素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色,既守住了“老味道”,又焕发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