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源何在?一说在松江,因坐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广富林遗址。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首度设县,取名华亭县,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堪称“上海之源”。一说在徐汇,因徐家汇而得名。徐家汇集中西文化交融之精粹,屡开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科学之先河,誉为“海派文化之源”。莫衷一是。
水流始出,谓之源。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地理学会1999年确认浙江湖州安吉龙王山为黄浦江的源头。安吉、湖州、浙江,实为上海之源。
黄浦江,“黄”,并非水浊,而吴语“浦”,多指人工修凿疏浚之水系。上海历来隶属吴文化圈。“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苏轼语)的楚相黄歇,以吴地为封邑,在此治河,创不世之功。后人遂把此水唤作黄歇浦,并演变为今日之黄浦江。
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语)。“楚有春申”之春申君即黄歇。故而,上海别称申城。自明清以来,“黄浦秋涛”为申城一大胜景。上海申博成功庆典上引吭高歌之首曲即《告慰春申君》。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黄歇在其封邑筑城一座,因溪泽之处菰草一望无际,取名菰。菰城,为湖州之旧称。“苏湖熟,天下足”。开湖州之滥觞者,春申君也。
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史上环太湖流域五府即江南核心区域。松江以产棉闻名,湖州以产丝著称。濯浣一江水,湖州丝与松江布携手衣锦天下。湖州与上海,自上海1843年开埠,便由一水之连而一丝之连。“湖丝”,由“湖”入“海”,跻身1851年在英伦三岛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荣膺金奖。因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兵燹,湖州商贾纷纷避难上海租界。在上海滩,湖商(南浔帮)与甬商(宁波帮)可谓呼风唤雨。
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出身湖州南浔巨贾之家。出于“爱国心”(《孙文等上北京政府农商部呈文》),1920年2月1日,在孙中山首倡之下,张静江与同乡戴季陶及甬商虞洽卿在沪共创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由此掀开这座全国金融中心之序章。
同样出身湖商的陈其美,以光复上海之壮举给予武昌起义最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功,“东南半壁,君实锁钥”,堪为“革命首功之臣”(孙中山语)。这位首任沪军都督因讨袁而遭袁世凯暗杀。孙中山泣书“失我长城”,并为其墓地石碑坊匾额手书“成仁取义”。
由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使这座饱受列强与军阀蹂躏的都市重回人民怀抱。上海总工会遂迁入湖州会馆——旅沪湖商之家。
湖商、湖丝、湖笔。
湖笔,笔中之冠。但湖州真正一支笔,非吴昌硕莫属。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海派艺术尊这位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为鼻祖。吴昌硕立足沪上艺坛,则归功于同乡王一亭的竭力襄助。
“驱车穿过迷宫般的黑暗街道,去一位富翁画家家里吃中餐晚饭。房子外墙高冷,外面黑暗。里面,节日般灯火通明的走廊,环绕着浪漫的带有如画般池塘和花园的庭院。”1922年11月13日,顺访上海的爱因斯坦与夫人艾尔莎应邀赴宴。东道主便是上海光复后出任上海军政府商务总长的王一亭,在沪上寓所“梓园”。爱因斯坦夫妇抵沪首日,闻悉荣获诺贝尔奖之喜讯。上海力争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初心或许潜隐在当年爱因斯坦沪上收获的接连惊喜。
6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暨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选址浙江湖州,其深意恰恰就蕴含于湖海一家,及由湖海为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铺展的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