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收藏随笔

也说“包浆”

哪怕从来不搞收藏的人,相信也听说过“包浆”。包浆,是古玩收藏行业的专用术语,指收藏品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而形成的氧化层。通俗点理解,“包浆”就是“光泽”,指各类藏品经过时光打磨之后,在表面上自然形成的一种岁月光泽。不管是玉器、银器、铜器,还是瓷器、书画、木器等藏品,都会有包浆。

一般而言,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也越厚。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新买来的家具,不会有什么包浆,但祖上传下来的红木家具,却会包浆厚实,悠悠地散发着古香古色的岁月光泽。包浆,是岁月留给藏品的一张“名片”。

但在实际收藏活动中,对于包浆的态度,却也因人而异。有的太“严苛”,有的又太“宽容”。

先说“严苛”的,如今银元收藏较火,在市场上见到的,很多都是光泽亮丽、貌似新币的。因为现在不少藏家追求“干净”,所以卖家就对银元进行了清洗,洗去了老包浆,洗出了“干净美观”。书画也一样,只要有一定年头的作品,上面就会自然形成一些细细密密的“痕迹”,这是宣纸在与空气的接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包浆。但有的收藏者,只要有“痕迹”,就一律视为瑕疵,不愿再去购藏。殊不知他自己当作“完美品”购入的书画,不出几年,同样会出现岁月的痕迹。

有人对包浆又太“宽容”了。还以银元为例,有人片面强调“原汁原味”。事实上,有的银元由于没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上面有刺眼的锈斑或不知沾染了什么东西,因而变得丑陋不堪。你说这是“包浆”,似乎也没错。但这样的包浆,实在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倒不如适当清洗一下为好。书画也一样,有人不懂保存方法,刚画出来的作品,没过几年,就已有深深“痕迹”——其实是长出了不少霉点。这种因保存不当而导致的问题,并不是一句“包浆”可以拿来解释、遮掩的。

包浆看似简单,好像十分易懂。其实在收藏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眼力,不断加深对藏品文化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欣赏包浆之美,才能更加清晰地评估藏品之价。

闲看

2020-07-07 收藏随笔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264.html 1 3 也说“包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