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连环画中的义乌印记》后续

“刚正用为”美名扬

辽宁美术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 煮石人 文/摄

5月12日,本报收藏版刊发了《连环画中的义乌印记》一文后,受到了诸多读者的关注。由于文中提到的连环画,多是笔者自己拥有、收藏的,所以并不很全面。在一些连环画收藏者、研究人士的热心指点下,笔者了解到更多有义乌印记的连环画。或许是巧合,这些上文未能提及的作品,多与“军事”“武功”有关,这些作品,堪称义乌人“刚正勇为”精神的生动体现。

民族英雄宗泽与武学奇才金台

义乌宗泽,是北宋、南宋之交于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称他为“宗爷爷”。他曾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开封),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可惜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

上文提到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宗泽交印》。这是一本根据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同名昆剧改编、拍摄的戏剧连环画。

反映宗泽抗金事迹的连环画,笔者又寻访到了《宗泽》与《宗泽挂印》。

《宗泽》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六合书局出版的《宗泽》。不过笔者未能阅读此书,故不清楚具体内容。其二,就是辽宁美术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宗泽》(史式编文,盛焕文、盛鹤年绘画)。该书主要表现了宗泽打压地方豪强、屡败金兵、上书赵构等事迹,内容基本以史实为依据。作品中直接出现了“义乌”字样。

至于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的《宗泽挂印》(斯颂改编,傅伯星、郑家园绘画),是套书《说岳全传》的第三册。主要内容是岳飞进京赴考,宗泽见他文武双全,惺惺相惜,遂赐宴以示褒奖。

与宗泽于史有证的事迹相比,北宋金台的武侠故事,更多的则来源于民间传说以及文学创作。

金台是北宋武学奇才,在《金台奇侠传》《金台三打少林寺》等小说中,都明确记载金台是“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佛堂镇人”。据传金台为北宋名武师周侗的师父,而周侗又曾是岳飞、林冲等的师父。民间传说中, 金台广交天下武林高手,曾偕同结义兄弟,打遍天下无敌手,获得“天下拳王”的美称。至今,民间仍有“王不过项(项羽),将不过李(李存孝),拳不过金(金台)”的说法。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连环画《金台奇侠传》套书(共8册,杨德康、钱贵荪等绘画),岭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连环画《金台三打少林寺》(上中下,梁如洁等绘画),都根据同名小说而改编。

“名闻天下”义乌兵

我们知道,戚继光率领的那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骨干就是从义乌招去的义乌兵。说到这支部队,《明史》用了这样的评价:名闻天下!

有些遗憾的是,还没有一本直接以“义乌兵”命名的连环画。义乌兵的身影,浮现在了《戚继光》《戚继光平倭》《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作品中。据笔者统计,全国约有20家出版社,出版过类似作品。书名没有出现“戚继光”的,只有云南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4月出版的《威震海疆》。

在这些“戚继光”的绘画作者中,比较知名的有赵宏本、黄小金、朱光玉、水天宏。从版本来看,比较特殊的有以下一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宣纸本的《戚继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英文版《戚继光》,浙江儿童出版社有卡通风格的《戚继光大战海盗》等。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有两个民国期间的版本最为珍稀。一是民国28年(1939年)由生活书局出版发行的《戚继光平倭记》,二是民国36年(1947年)全球书局出版发行的《戚继光》(共四册,赵宏本绘画)。

《戚继光平倭记》的画面比较一般,但文字脚本很有文学感染力,每一页的文字由“白”“唱”两部分组成。“白”相当于“旁白”,“唱”相当于“吟唱”,所以“白”的部分较直白,“唱”的部分讲押韵。从脚本内容以及出版时间来看,这本连环画很可能脱胎于某个“抗日话剧”。

至于赵宏本,当年他名列上海连环画界“四大名旦”之首,艺术水准之高可想而知。《戚继光》人物形象以白描绘就,生动传神,配景则借鉴了西洋速写。画面所配文字,皆以隽秀的颜体小楷书写,而在画面中,仿效早期有声电影的“口白”,以人口“冒气”的方法,一一写上人物所说的话,这样不仅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感,还能起到平衡构图的作用。

通读以上连环画,我们可以知道历史记载只能是“概述性”“代表性”的,戚继光的故事,其实也就是义乌兵的故事。戚继光,是所有义乌兵的光辉“代表”。不信你看, 这些以“戚继光”命名的故事中,义乌兵的身影无处不在。

比如民国版的《戚继光平倭记》,“唱”的部分直接出现了“义乌”:他(指戚继光)跟着总兵俞大猷,在浙江金台三郡常驻防;他看见金华义乌民性强,组织起义勇队保卫家邦。

又比如《戚继光》(顾默予改编,朱光玉绘画),比较详细地描绘了戚继光在义乌招兵的过程,陈大成(赤岸倍磊人)、王如龙(佛堂田心人)等义乌籍将领在书中都有充分表现。而在《戚继光平倭》(傅文金、闻边编文,黄小金绘画)之中,虽然文学脚本中没有一处出现“义乌”或“义乌兵”字样,但“前锋王如龙”在书中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身先士卒,智勇双全。

抗战连环画的一部力作

表现抗日战争的故事是连环画的重要题材领域之一,《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等连环画,表现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勇于奉献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几代读者的心灵深处。

有一部抗战连环画力作,故事发生地就在义乌吴店(今上溪镇吴店工作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义乌一带如火如荼的抗战历史。它就是何培新编文、盛元富绘画的《红衣女侠》。

吴店位于义乌西大门,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民国17年(1928年)就建有中共支部,民国29年(1940年)曾是中共义乌县委驻地,党的组织力量强,群众革命基础好,人称“小延安”。 《红衣女侠》以这儿为故事发生地,别具慧心。故事中,红衣女侠是个武艺高强的卖艺姑娘,她的亲人受官府迫害,遭日军屠杀,一心要报深仇大恨。在危急中,中共地下党员吴广平三次救了卖艺姑娘,并引导她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金萧支队义乌抗日游击队。在伏击日伪军的战斗中,红衣女侠英勇杀敌,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连环画作为一种通俗读物,很多时候需要一些“传奇色彩”。我们可以说,红衣女侠这个人物,是文学虚构的。不过,作品中展现的群情激愤的抗战氛围,以及中共地下党员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情节,却是有历史真实依据的。谈到历史研究方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这样说:“小说亦可作参考,因其虽无个性的真实,但有通性的真实。”这位红衣女侠虽是文学人物,但这本连环画却为我们提供了金萧支队义乌抗日游击队的“通性真实”,让后人了解那段烽火岁月时,能够感知历史真切的体温。

《红衣女侠》的绘画作者是宁波人盛元富,退休前为浙江日报社高级美术编辑。他曾进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高研班深造,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连环画,共出版过40多种作品。在《红衣女侠》中,他采用了传统纯白描手法,画中人物生动鲜活,景物描绘细致,线条方中含圆、雄健挺拔。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都曾出版这部作品,出版时间分别为1990年4月、2008年12月、2013年7月。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证这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2020-07-07 《连环画中的义乌印记》后续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265.html 1 3 “刚正用为”美名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