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

浙东“二儒” 文名冠绝

王袆—兴学著述 清廉一生

王袆文集中记载的墓志铭内容。

矗立于义乌绣湖公园里的华川书舍。

王袆像

立于义乌中学内的《青岩山居记》石刻,熠熠生辉。 吴优赛 摄

▢ 王曙光 文/图

悠悠乌伤,文脉绵长。上溯千年,义乌曾出现众多的知名书院。其中,位于城区的华川书舍赫赫有名,它是由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王袆兴建。他隐居青岩著书八年,所作《青岩山居记》文脉绵长,且为官任上,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呈奏朝廷《祈天永命疏》,建言“修德”“减少科敛”“不过于劳民”,处处流露出忧民之心。

名儒教授一脉承

王袆(1322—1374年),字子充,号华川,婺州路义乌县(今义乌市)人。少习古学,先后师从当时名宿柳贯、黄溍,文名冠绝。明太祖朱元璋称王袆、宋濂为“浙东二儒”。

据载,王袆当年辟建的华川书舍,时间约为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现址在绣湖公园内。30岁时,同门师兄宋濂应邀作《华川书舍记》,其中有“子充之居,直湖之阴,犹系之以旧名,志乎古也”云云,犹见当年书院之博雅学风和恢宏气势。王袆昔日的治学场所——华川书舍,现为义乌书画展览之地,人头攒动时,四周浓墨重彩,吹拉弹唱,承载了更多的地域文脉。

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二月,29岁的他辞别恩师。离京返乡,从此开始为时八年的隐居著书生涯,但并不甘心终生做隐士。他先居县城的华川书舍,5年后为避元末战乱,迁居到县南十里的青岩傅。在地域、家学和名师三重沃土中,王袆37岁出仕前,主要的活动为博览群书,立定大志;上书求官,广交益友;著书立言,待时而起。

青岩傅是王袆祖母、岳母的家乡,位于青岩之西。青岩的山脉从东阳两砚峰蜿蜒而来。王袆便在青岩山下傅氏居旁,右偏盖一小屋,辟为藏书、读书、著书之所。此时修成工程量巨大的《大事记续编》100卷,并载有脍炙人口的《青岩山居记》。该行文流畅,气贯中脉,描写了青岩山居的环境清幽,隐居读书观景可为至乐,又通过主客问答,表露出王袆不得已而隐居的原因。虽说王袆对仕与隐不固执拘泥,深得孔子“用行舍藏”之旨,但不难感受到作者那颗时刻跳动着经世济民之心,对建功立业仍然存在热切的希望。这正与他提倡的“立德、立言、立行、立功”(《华川巵辞》)相互印证。

至正十八年(1358年),战事日益逼近婺州。王袆因所居青岩山,离县城不远,便暂迁至祖居凤林乡,借居于族人家中。王袆在凤林,读书著述,依然不辍。次年,婺州(今金华)城被攻克,朱元璋早已耳闻王袆之名,便派遣使者到义乌征聘。王袆拜见朱元璋后,即授为中书分省掾史,后被召入应天府,接着授江南儒学提举使校理。

清廉执政忧民心

“吾固知浙东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这是朱元璋看了王袆《平江西颂》发出之感慨。朱元璋创国之初,其中礼乐建制,多由王袆所为。后他又被正式授起居注职。可在参与制订相关礼制时,不知王袆发表了何意见,惹恼了这位准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就将他贬到闽南漳州。

王袆原在南康府任同知是正五品,任上期间,王袆就以仁恕之心治民,以廉平之举理事,百姓顺服,诉讼降少。修公署,兴学校,重建“六老”堂,重造“二贤”祠……使累积数十年的凋敝得以复苏。朱元璋还特授王袆黄金带以示表彰。

这一次到漳州,任的是通判,只是正六品。这分明遭贬,是对“忤旨”的惩罚,但王袆抵达漳州后,依然以治南康的方法精心治理。此地处于福建东南,“漳州南边郡,闽乡到此穷”,但穷归穷,风俗依然竞奢华、重排场。每逢时节,地方土人都要循例向官吏送礼。王袆决定以治奢入手,带头严拒。且一袭素衣,不着锦绣,不尚奢华。在他的影响下,地方风俗也随之一变。

在漳州通判任上,遭到贬谪的王袆,还向朱元璋上奏了一篇《祈天永命疏》,建议“均徭薄赋”“藏富于民”。奏疏中说,自古帝王定天下,成大业,在于帝王修德。修德最重要的是“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不能过于劳民,需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奏疏的字里行间,忧民之心油然而生。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王袆与宋濂同任《元史》总裁官。《元史》成书后,王袆就接到了出使吐蕃的使命。洪武五年(1372年),他奉诏出使云南,招降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次年却血洒滇池,不幸遇害,终年52岁。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明朝最终平定云南。得知王袆殉国消息后,人们既为其不幸而哀,又为其殉国而荣。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他被赠官翰林学士、奉议大夫,赐谥“忠文”。后世就以“忠文”称王袆。

云南地方为纪念王袆为国家一统大业而捐躯的事迹,在昆明曾建有王袆专祠,并派专人护祠。后增吴云,称为“二忠祠”。在义乌,成化年间王袆后裔在青岩傅建王忠文公祠。嘉靖年间义乌地方在县城建有“四贤祠”,后改为“忠贤祠”,祭祀王袆等人。昆明、义乌还都曾分别建有王袆衣冠冢。其中,义乌的衣冠冢坐落于青岩傅村南象鼻岗,现墓已毁,碑佚。

在清末民初编纂的《金华丛书》《续金华丛书》中,王袆及其子王绅、其孙王稌、其曾孙王汶,一家四代著述全被收录。

乌伤文脉,流风余韵。数百年过去,义乌儒学的传统依然影响着历代仁人志士,孔庙县学一直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义乌中学于1927年在孔庙的基础上成立,至2002年新校搬迁至青岩山下,王袆在青岩山上留下的经与义的热忱继续熏染着莘莘学子。今逢盛世,义乌市委市政府重建青岩书院,这无疑是有怀于先贤筚路蓝缕之功,有感于时下继往开来之任。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义乌的基础教育发展。

义乌王袆,文章节义,源远流长。

2020-09-04 浙东“二儒” 文名冠绝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3701.html 1 3 王袆—兴学著述 清廉一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