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收藏

从“宋”看到“清” 一探王朝风韵 领略古瓷之美

清初哥釉笔洗

青花釉里红瓷盘

北宋官汝窑葵形洗

南宋定窑鱼耳尊

元以前青花瓷大罐

元代龙泉窑梅子青粉盒

明晚期漳州窑哥釉戈耳炉

▢ 全媒体记者 王月 文/摄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更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诞生令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盏茶杯、一只瓷盆、一件花瓶,瓷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英文中,瓷器念作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足见中国瓷器在寰宇的重要地位。

义乌人丁俊中收藏各类古玩已有30余年,多年来专攻瓷器收藏,从云游四处收藏家传瓷器,到精品瓷器收藏,收获颇丰。近日,他与笔者详谈了自己的瓷器鉴赏之路。

历代瓷器各领风骚

天下收藏大致分三类:瓷器、字画、青铜器。“青铜器南方少有,字画鉴赏难度较大,所以我侧重瓷器的收藏。”在义乌收藏品市场,笔者见到了丁俊中,他清癯的身材,带着些许文人气质。

“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不论是高古瓷,青瓷、白瓷、黄瓷、蓝瓷、绿瓷等单一釉色的瓷器,还是官、哥、汝、定、均五大宋窑或明清瓷器等,一直都是藏家追寻的热门藏品。”丁俊中介绍,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来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以元代出产的青花瓷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并称为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除此之外,瓷器的造型丰富、用途多样,有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等,囊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陈设器、文房用具的瓷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实用器皿。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丁俊中开始走街串巷,在浙江省以及周边省区市的居民家中收集玉石、翡翠、瓷器等古玩藏品。瓷器是易碎品,传世百年而品相完好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实用型瓷器,时常会因为磕碰而受损,或因久用而黯淡。“但90年代最珍贵的一点是,在百姓的家中古董绝大部分都是真品,鲜少有仿制品。”通过日积月累的真品熏陶,丁俊中锻炼出了鉴别真假的眼力,“真东西看多了,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不仅仅是真伪容易分辨,甄别各时期的瓷器也不是难事。瓷器流传千年,因每个时期的经济、科技以及审美的变化,历朝历代的瓷器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要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瓷器的变化都讲一遍,恐怕要几天几夜,北宋以来,瓷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就挑宋、元、明、清的瓷器特点,结合自己的收藏为你讲一讲。”丁俊中笑道。

北宋官汝窑独树一帜

历史的车轮滚滚,卷起波澜阵阵,瓷器恰如这漫长风云变幻中的熠熠星光,又如文化的坐标一般,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

时光荏苒,北宋结束了华夏大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民意归顺,经济繁荣,尤其是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各方面对瓷器的需要量增加,制作技术又有较大发展,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而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尤其是宫廷皇室需用的高级瓷器,由官办瓷窑烧制。官办瓷窑严格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造型多仿古,以青瓷为主,注重釉色美。在工艺上,北宋制瓷精益求精,在经济上不惜工本,烧制的瓷器严禁民间使用。而广大民众所需要的日用瓷器,则由南北各地民间瓷窑进行生产。

在上千件瓷器藏品中,丁俊中最得意的藏品当属一件北宋官汝窑葵花洗,简单来说就是一件北宋皇帝御用的葵花形笔洗,由官办的汝窑出品。“这件笔洗曾经被国民军司令蒋鼎文收藏,后来几经波折转手,最终才由我收藏而得。”他拿出笔洗的照片为笔者详细介绍,官汝窑的造型是由宫廷特殊设计的,式样造型独特,民间不得仿造。只见这只天青色釉笔洗颜色素雅、古朴大方,形状为一朵立体绽放的葵花,中央呈花瓣状微微凹陷,笔洗上的蝉翼纹细小非常,有冰裂纹、蟹爪纹、鱼鳞纹等,尤其是放在阳光下看,釉中还能看到如钻石般五彩斑斓的闪光点,别致非常。

据介绍,自古以来瓷器藏家,均以能收藏到一件汝窑瓷器而自豪。此言非虚,汝窑之珍贵想必人们多有耳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北宋是仅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前后只烧造了20年左右,它用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般美妙,温润古朴,南宋时就有文献记载说汝窑在当时就十分难得。宋元明清以来,汝瓷被皇宫深藏,视若珍宝,民间因此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十余年求索终得至宝

到了元代,瓷器在继承了宋代的品质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景德镇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尤其是青花瓷器,呈色淡雅、永不褪色、实用美观。一经问世,便迅速发展,“我曾得到过一件元早期的龙泉窑点彩玉壶春,可惜早已割爱给好友,现在无法给你细细鉴赏。”谈及此事,丁俊中略带遗憾,但仍为笔者介绍了明清瓷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现在我们收藏的大部分瓷器都出自明清时期,明清瓷也是历代瓷器收藏价值中排名最靠前的。”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成为著名的成化“斗彩”;明嘉靖、万历时,又兴起了“五彩”;清康熙时继承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达到了瓷器烧造的历史高峰。

瓷器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瓷器创作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而传统瓷器好物实在不易得,从丁俊中寻求一件清代天蓝釉开窗青花山水六方瓶的过程中,我们就可窥见一斑。

这件花瓶耗费了他十余年的时间,方才收得。

上世纪90年代初,丁俊中在武义一户人家中见到此物,由于价格未能谈拢,遗憾错失。十年间,他再次前往依旧未能如愿。此后,他暗自积攒钱财,于2007年第三次前往,终于得偿所愿。

“好东西,值得!”现在,这件天蓝釉开窗青花山水六方瓶静静地立于丁俊中的橱窗,每每见到,都令他十分满足。

2020-12-22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72611.html 1 3 从“宋”看到“清” 一探王朝风韵 领略古瓷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