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永康籍文化名人鲁光,早年以一部描写中国女排精神的《中国姑娘》饮誉文坛,中年之后成功转型,成了一位著名的文人画家。
赏读鲁光先生的作品,有两点印象让笔者感触深刻。一是他深爱着金华的这片土地。鲁光是从永康山村走向全国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的画作中,充满感情地描摹了家乡的老牛、土鸡、鹅鸭、猫鱼、荷花、鸡冠、野菊、枇杷、水仙等等,作品中洋溢着的那种乐观与情趣,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另一点就是鲁光画作中那些隽永别致的题跋。
古时名画家都会留下些雅致的题跋,可由于才力不逮,现今画家已很少能随意题写妙句了。然从文学转向绘画的鲁光显然是个例外,为让大家尝鼎一脔,姑举几例字数较少的题跋为例。《土鸡》中题:此种鸡野地生野地跑,吃五谷杂粮吃草虫野味,故而野气十足。《记趣》中题:猫也随时代,自从成千家万户之宠物后,不再以逮鼠为己任。
鲁光最擅长的是画牛,有着“鲁牛”之称,赏读他在一些牛画上自撰的题跋,或许我们就能明白鲁光为何钟爱画牛,也会明白他为何能在画坛上以牛成名。
鲁光有一巨幅名作,画了五头牛,取名《国兽》。他在此画中写了长达数百字的题跋,先是概述了历代大家画牛的情况,之后笔锋一转,抒发了自己对牛的情感:吾自幼放牧山野,对牛情有独钟,吾以牛为伴,以牛为友,以牛为师,牛踏实勤奋,一步一个脚印,索取极少,奉献极多,韧劲可贵,犟劲难得……牛实乃吾之图腾也。
鲁光的名片很有特色,正面画了一只健硕的水牛,题词竟是“自画像”。爱画牛的鲁光,竟十分贴切地把自己比喻成一头吃苦耐劳的老牛了。他在《牛图腾》中题:站着是条汉,卧倒是座山。他还在一张取名为《知音》的“牛画”中如此题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年少时农村的生活经历,让鲁光对泥土、对乡间的热爱深融于生命。正因如此,他才画牛,以牛自喻,学习老牛的纯真与质朴,弘扬老牛的勤劳与奉献。在鲁光的笔下,姿态各异的牛成了他回到从前的一种载体,成了他倍感温馨的精神家园。
美术评论家杨庚新曾经如此评价鲁光:“以牛喻人,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极具幽默感,令人回味无穷。”
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