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文/摄
11月30日,虞绍唐之子虞至正代表家人将虞绍唐生前用过的物品、手写真迹、历史资料等42件遗物,无偿捐赠给了义乌市博物馆。
虞绍唐(1896—1961),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张思村人。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8年。归国后历任大学教授,宁、沪、渝等地兵工部门主任、处长、厂长、副司长,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工部沈阳五三工厂总工程师。虞绍唐一生为发展兵器工业殚精竭虑,是中国现代著名兵工技术专家。
虞绍唐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捐赠者虞至正排名老二。“我虽然从小在外地成长,但时常听父亲提起家乡义乌,他非常热爱家乡。”虞至正告诉记者,自从父亲去世后,他将父亲的遗物小心地保存了起来。
虞至正指着桌上的毛绒大衣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虞绍唐主动要求去重工业基地东北工作。为防寒,他都是穿着这件毛绒大衣上下班。虞绍唐是个非常艰苦朴素的人,上下班本来有专车接送,他却执意步行,从家到单位要走半个多小时。
捐赠的遗物中,还有两只公文包。两只公文包款式类似,颜色不同。虞至正介绍,黑色这只是虞绍唐在抗战时期买的,棕色的是抗战胜利后买的。这两只公文包都是用来装重要文件的。为挽民族危亡,虞绍唐全身心投入兵器制造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晨宵计虑于提高兵器的精度和质量;肩负全厂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重责,亲自主抓中正式步枪的改进试制和标准化。1945年10月至1946年5月,虞绍唐以兵工专家的身份和精通日语的特长,被派往南京、上海两地,对原被日军占领的兵工厂执行接收任务。虞绍唐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以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在兵工厂广为传颂。